健康生活

九九重陽節,特色養生早知道

九月初九重陽節到了, 時令也逐漸進入了深秋。 中醫認為, 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 生理功能趨於平靜, 陽氣逐漸衰退, 此時是老年人易發病的時令。

當心秋燥引發舊疾

由於“秋燥”的影響, 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 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 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老年人大多有舊疾, 有些病雖然本身與季節關係不大, 比如胃病、血壓或血糖比較高等, 平時病情控制得還不錯, 但卻很可能在季節轉換的時候因為秋燥、感冒等小問題而引起舊病發作。 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小病”。

避免盲目進補

秋季是一個進補的時節, 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 現在社會上各類養生與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 然而有些觀點並非適合所有老年人。 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食療。 在保健方面一定要與醫生多溝通, 不要自作主張, 盲目進補。 很多補品尤其是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 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否則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起居有常很重要

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

此外, 老年人還要注意心態平和, 不要過喜過憂, 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 情緒的波動不利於養生。

這些老人不宜秋凍

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後, 交感神經興奮, 全身毛細血管收縮, 血液迴圈外周阻力增大, 血壓升高, 易引發中風。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後, 會使原本就有病變的心臟缺血、缺氧更加嚴重, 從而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

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老人, 在秋季易感受風寒濕邪, 常會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 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症狀。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 受到秋涼刺激後, 常併發血管神經病變, 表現為手足麻木、疼痛等, 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

秋季特色養生經

少洗澡 秋季老年人不宜過多洗澡,

忌用鹼性肥皂, 以免因皮膚乾燥引起皮膚瘙癢。 秋季晝夜溫差大, 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