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泡腳養生 貴在四季堅持

常言道, “富人吃補藥, 窮人常泡腳。 ”從經絡角度來說, 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 存在與各臟腑相對應的反射區。 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足部, 泡腳時通過經絡傳導, 能達到臟腑保健效果。

很多人都在冬天用熱水泡腳, 覺得安神又舒適。 其實夏天也應泡腳, 一年四季堅持下來, 各有功效, 正所謂“春天洗腳, 升陽固脫;夏天洗腳, 暑濕可祛;秋天洗腳, 肺潤腸濡;冬天洗腳, 丹田溫灼”。

夏季泡腳祛除暑濕

夏季暑多夾濕, 脾最怕濕, 濕氣阻滯在脾胃, 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 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

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絡, 振奮人體臟腑機能, 有助于祛除暑濕, 預防熱傷風, 讓人精神振奮, 增進食欲, 促進睡眠。 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

睡前泡腳勝吃補藥

泡腳也有講究。 “睡前洗腳, 勝吃補藥”, 睡前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 每次浸泡20~30分鐘, 泡后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一般來說, 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保健目的, 洗畢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 亦可早晚兩次。 每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但對于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高血壓等要適當延長一些。 具體時間需根據泡腳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及泡腳后的感受來逐漸調整。

不同中藥足浴適應癥不同

夏季祛除暑濕還可用中藥藿香煎汁泡腳,

取藿香30~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煮40分鐘, 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 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 將兩份藥汁放在盆中, 浸泡雙足, 藥液以泡過足踝為度。 在浸洗過程同時進行足部按摩。

不同的中藥煎汁足浴, 有不同的適應癥, 如頭暈、頭痛、失眠、耳鳴、感冒、濕疹足癬、風濕性關節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經痛、高血壓、糖尿病等, 應結合自己具體情況請有臨床經驗的中醫生開具足浴的中藥處方。

家庭足浴也有宜忌

家庭足浴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飯后不能立即足浴, 以免影響消化;足浴時, 室內環境宜安靜舒適, 室溫適中, 不要直接吹風, 精神要放松;水溫要保持溫熱, 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適, 太熱會燙傷皮膚, 尤其是糖尿病人浸泡水溫更不宜太高。

凡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及足部外傷者均不宜足浴;足部皮膚皸裂者水溫不宜太高, 泡洗后擦干應涂上凡士林;冬天足浴時應在膝蓋上加蓋大毛巾保暖, 足浴后立即擦干雙腳, 注意足部保暖;足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 如出現神志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并告知家屬及時處理。

另外, 夏天許多人喜歡用涼水洗腳, 認為這樣可以降溫消暑, 感覺比較舒服。 其實這樣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環, 長期如此對健康有害, 應該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