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睡覺時保持黑暗更健康!夜間臥室光線增抑鬱症風險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 英媒稱, 新研究警告說, 睡眠時任何種類的光線——無論是從窗簾縫隙透出的光, 還是智慧手機的閃光——都可能為罹患抑鬱症鋪路。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12日報導, 研究人員發現, 夜間臥室裡哪怕一絲光亮都可能通過干擾你的生物鐘而造成抑鬱症狀。

先前的研究在夜晚臥室光線和身體的睡眠-覺醒週期受干擾之間找到了關聯。 但科學家一直未能很好解釋這如何影響抑鬱症風險。

雖然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這項新研究沒有解開這個謎題, 但它提供的一些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證據表明,

有關聯繫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強。

報導稱, 由大林見二(音)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招募了863名平均年齡為72歲的老年人。 在這個為期兩年的研究初期, 這些老人沒有抑鬱症狀——焦慮或長期的悲傷感。

研究人員測量了這些老人房間的光線水準。 他們將測量儀器放在每個人的床頭, 以判斷老人入睡時會看到的光量。 大約710人睡在完全黑暗的房間內, 而其餘的人在夜間會暴露於光線下。

研究人員還要求這些老人記睡眠日記, 並完成一些調查, 以監視他們抑鬱症狀的發展。

研究人員發現, 同黑暗組的人相比, 夜間暴露在超過5流明光線中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風險要高得多。

報導稱, 這不是第一個將夜間光照同情緒失調相聯繫的研究。

2009年美國《行為大腦研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 相比生活在正常的光照-黑暗週期中的小鼠, 被放在全天24小時明亮的房間內的小鼠存在更多抑鬱症狀。

近日在英國《生理學報告》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 睡前暴露在明亮光線下可能導致身體停止生成褪黑素。 褪黑素是一種促進睡眠的荷爾蒙。

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說, 夜晚的光線同抑鬱症狀如何發生聯繫尚不清楚。

【延伸閱讀】睡覺常打鼾也是病?專家:睡眠時缺氧或導致老年癡呆

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導 俄媒稱,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睡眠時缺氧會導致中老年人罹患癡呆症的機率增加兩倍,

相關新聞稿發佈在該校腦研究所網站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4日報導, 睡眠呼吸暫停是一種疾病, 其特點是呼吸不暢且伴隨著打鼾, 其風險是缺氧會導致大腦局部退化, 負責注意力和學習的部位的細胞特別容易死亡。 科學家們認為, 在呼吸暫停的早期就進行治療可防止或延遲阿爾茨海默病這種最常見的癡呆症的發展。 專家們發現, 這種疾病最初的症狀往往出現在老年人發生呼吸暫停的10年後。

報導稱, 睡眠呼吸暫停的特點是肺部通氣間斷超過10秒鐘, 且通常伴隨著嚴重的打鼾。 患者經常會在白天打瞌睡, 罹患慢性疲勞綜合症, 出現記憶力和智力減退。

(2018-02-05 15:21:08)

【延伸閱讀】如何減少糖分攝入?美國營養專家:延長睡眠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 美媒稱,

減少對含糖食物渴望的秘訣就是睡一個好覺那麼簡單嗎?英國一項新的小型研究表明也許的確如此。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9日報導, 整夜輾轉難眠會令人第二天疲憊、暴躁、心緒不佳, 這並不令人意外。 但是根據這份1月9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月刊上的研究, 失去保健專家推薦的一晚最少7小時的睡眠還與許多健康問題相關, 如肥胖和心血管代謝疾病, 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

在這項研究中, 研究人員招募了21人參加45分鐘的睡眠諮詢, 以期讓他們的睡眠每晚延長最多一個半小時。 另一組21名參與者則沒有進行睡眠干預, 因而成為控制組。

所有參與者被要求記錄下七天的睡眠和飲食模式。

在這期間, 參與者手腕上也帶著運動感應器, 測定他們每晚實際睡眠時間和在真正入睡前待在床上的時間。

研究結果表明, 每晚睡眠增加的參與者減少糖分攝入量多達10克。 研究發現, 這些參與者每日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也比睡眠沒有延長的一組要少。

該研究的作者、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糖尿病和營養學系資深講師溫蒂·霍爾在一份聲明中說:“睡眠延長可減少糖分攝入量這一事實表明, 生活方式的簡單改變也許真的會幫助人們更健康地飲食。 我們所說的糖分攝入量指的是商品製造或家庭烹飪中加入到食品中的糖, 也包括蜂蜜、糖漿和果汁中所含的糖。 ”

(2018-01-12 16:42:21)

【延伸閱讀】美媒稱睡前玩手機不利孩子健康:或致睡眠品質差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美媒稱,

據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說, 大人們可能忍不住會讓孩子用智慧手機熬夜玩遊戲, 但睡前使用數碼裝置可能造成孩子睡眠與營養的一些問題。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7日報導, 在就孩子們使用科技產品和睡眠的習慣詢問父母後, 研究人員發現, 睡前使用科技產品與睡眠少、睡眠品質較差、早上疲勞存在關聯, 而且那些在睡覺前看電視或使用手機的孩子身體品質指數(BMI)較高。

醫學專業學生凱特琳·富勒說, 發表在《全球兒童健康》雜誌上的這一研究結果可能表明, 存在一個使用科技產品、睡眠品質差和BMI上升的惡性循環。

富勒說:“我們看到在睡前使用科技產品與睡眠品質差和BMI上升之間存在關聯。 我們還發現,使用科技產品也與早上的疲勞存在關聯,而這種疲勞是導致BMI升高的另一個危險因素。因此我們看到正在形成一種迴圈模式。”

此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在青少年中,使用科技產品與睡眠少、注意力不集中、BMI上升之間存在關聯。但研究人員說,儘管研究顯示40%的兒童到5年級就已擁有手機,可人類對科技產品對較小的孩子的影響仍知之甚少。

富勒說,由於睡眠對孩子的發育至關重要,所以她自己有興趣更多地瞭解睡前的螢幕時間與這些孩子的睡眠品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對身體其他方面的影響。

兒科、家庭和社區醫學方面的副教授瑪莎·諾維克博士說,雖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確定睡前使用多種技術設備是否會比僅使用一種設備導致更差的睡眠,但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兒科醫生與家長討論使用技術產品的問題。

諾維克說:“儘管使用科技產品能帶來很多益處,但兒科醫生可能會想勸告父母限制孩子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尤其是在睡前,以促進兒童的健康發育和心理健康。”

(2017-12-11 14:06:27)

【延伸閱讀】研究稱二氧化碳濃度影響睡眠:開窗通風有助提高睡眠品質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外媒稱,一項小規模的新研究顯示,如果晚上睡覺時打開臥室的窗子或閘,或許能很容易地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

據合眾國際社網站11月27日報導,荷蘭研究人員利用高科技方法跟蹤了17名健康志願者5個晚上的夜間活動情況。有些參與者睡覺時將臥室的門或窗打開,從而使房間通風更好,而其他人沒有這麼做。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環境學研究人員阿西特·庫馬爾·米什拉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稱,結果顯示,在通風更好的房間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更低(人體會自然呼出二氧化碳),這一點似乎與更好的睡眠品質有關。

該研究小組11月22日在《室內空氣》期刊上發表報告說:“臥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意味著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和醒來的次數減少。”

一位美國睡眠專家說,夜間環境對睡眠品質很重要。

史蒂文·範西爾弗博士說:“這項研究確實提醒我們,所有的臥室都不一樣,我們的睡眠品質肯定受到了夜間周圍環境的物理特性的影響。”範西爾弗是紐約市萊諾克斯希爾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負責人。

他說,雖然人們早就知道在較涼爽的環境中睡眠品質更高,但“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能與睡眠品質有關這一點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範西爾弗還說,進一步的更細緻研究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見解。

(2017-11-29 14:47:12)

【延伸閱讀】研究稱睡眠不足可抑制大腦活動 出現認知空白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即便人在醒著的時候,實際上也會有部分大腦在進行休息,這項研究將會對疲勞駕駛產生重大影響。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6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對睡眠不足者進行的腦部掃描首次顯示,疲勞會擾亂腦細胞交流的速度並妨礙記憶被正常編碼,它還會造成記憶和視覺的暫時喪失。

UCLA的神經外科教授伊紮克·弗裡德說,這會使疲勞的人無法注意到走到車前的行人。他說:“睡眠不足還會剝奪神經細胞正常工作的能力,這會導致我們感知身邊的世界並作出反應時出現認知空白。看到行人這一動作會在司機過於疲勞的大腦裡放慢速度,他的大腦會花更長的時間來記住他所感知到的東西。”

弗裡德說:“睡眠不足對我們大腦產生的影響與喝醉酒類似,然而目前沒有法律或醫學標準來像鑒別醉駕一樣鑒別疲勞駕駛。”

參與這一研究的科學家對12名睡眠不足的癲癇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大腦被連上電極,被要求盡可能快地對一系列圖像進行分類。隨著患者變得越困,他們完成這一任務的難度就越大。掃描顯示,隨著患者完成任務的速度放慢,他們的腦細胞也放慢了速度。

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特拉維夫大學的尤瓦爾·尼爾博士還說:“我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了睡眠不足是如何抑制腦細胞的活動的。與通常的快速反應不同,神經細胞反應速度放緩,傳輸也比正常情況下拖遝得多。”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細胞被激發得較慢的區域,腦電波也放緩,這表明這一區域正試圖休息。

弗裡德教授還說:“這一現象表明,患者大腦某些選擇區域是遲鈍的,會造成記憶喪失,而大腦的其他部分是醒著的,可正常運轉。”

之前的研究將睡眠不足與抑鬱、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以及醫療差錯風險增大聯繫起來,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了英國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2017-11-08 12:58:07) 我們還發現,使用科技產品也與早上的疲勞存在關聯,而這種疲勞是導致BMI升高的另一個危險因素。因此我們看到正在形成一種迴圈模式。”

此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在青少年中,使用科技產品與睡眠少、注意力不集中、BMI上升之間存在關聯。但研究人員說,儘管研究顯示40%的兒童到5年級就已擁有手機,可人類對科技產品對較小的孩子的影響仍知之甚少。

富勒說,由於睡眠對孩子的發育至關重要,所以她自己有興趣更多地瞭解睡前的螢幕時間與這些孩子的睡眠品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對身體其他方面的影響。

兒科、家庭和社區醫學方面的副教授瑪莎·諾維克博士說,雖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確定睡前使用多種技術設備是否會比僅使用一種設備導致更差的睡眠,但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兒科醫生與家長討論使用技術產品的問題。

諾維克說:“儘管使用科技產品能帶來很多益處,但兒科醫生可能會想勸告父母限制孩子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尤其是在睡前,以促進兒童的健康發育和心理健康。”

(2017-12-11 14:06:27)

【延伸閱讀】研究稱二氧化碳濃度影響睡眠:開窗通風有助提高睡眠品質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外媒稱,一項小規模的新研究顯示,如果晚上睡覺時打開臥室的窗子或閘,或許能很容易地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

據合眾國際社網站11月27日報導,荷蘭研究人員利用高科技方法跟蹤了17名健康志願者5個晚上的夜間活動情況。有些參與者睡覺時將臥室的門或窗打開,從而使房間通風更好,而其他人沒有這麼做。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環境學研究人員阿西特·庫馬爾·米什拉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稱,結果顯示,在通風更好的房間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更低(人體會自然呼出二氧化碳),這一點似乎與更好的睡眠品質有關。

該研究小組11月22日在《室內空氣》期刊上發表報告說:“臥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意味著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和醒來的次數減少。”

一位美國睡眠專家說,夜間環境對睡眠品質很重要。

史蒂文·範西爾弗博士說:“這項研究確實提醒我們,所有的臥室都不一樣,我們的睡眠品質肯定受到了夜間周圍環境的物理特性的影響。”範西爾弗是紐約市萊諾克斯希爾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負責人。

他說,雖然人們早就知道在較涼爽的環境中睡眠品質更高,但“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能與睡眠品質有關這一點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範西爾弗還說,進一步的更細緻研究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見解。

(2017-11-29 14:47:12)

【延伸閱讀】研究稱睡眠不足可抑制大腦活動 出現認知空白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即便人在醒著的時候,實際上也會有部分大腦在進行休息,這項研究將會對疲勞駕駛產生重大影響。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6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對睡眠不足者進行的腦部掃描首次顯示,疲勞會擾亂腦細胞交流的速度並妨礙記憶被正常編碼,它還會造成記憶和視覺的暫時喪失。

UCLA的神經外科教授伊紮克·弗裡德說,這會使疲勞的人無法注意到走到車前的行人。他說:“睡眠不足還會剝奪神經細胞正常工作的能力,這會導致我們感知身邊的世界並作出反應時出現認知空白。看到行人這一動作會在司機過於疲勞的大腦裡放慢速度,他的大腦會花更長的時間來記住他所感知到的東西。”

弗裡德說:“睡眠不足對我們大腦產生的影響與喝醉酒類似,然而目前沒有法律或醫學標準來像鑒別醉駕一樣鑒別疲勞駕駛。”

參與這一研究的科學家對12名睡眠不足的癲癇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大腦被連上電極,被要求盡可能快地對一系列圖像進行分類。隨著患者變得越困,他們完成這一任務的難度就越大。掃描顯示,隨著患者完成任務的速度放慢,他們的腦細胞也放慢了速度。

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特拉維夫大學的尤瓦爾·尼爾博士還說:“我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了睡眠不足是如何抑制腦細胞的活動的。與通常的快速反應不同,神經細胞反應速度放緩,傳輸也比正常情況下拖遝得多。”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細胞被激發得較慢的區域,腦電波也放緩,這表明這一區域正試圖休息。

弗裡德教授還說:“這一現象表明,患者大腦某些選擇區域是遲鈍的,會造成記憶喪失,而大腦的其他部分是醒著的,可正常運轉。”

之前的研究將睡眠不足與抑鬱、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以及醫療差錯風險增大聯繫起來,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了英國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2017-11-08 12: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