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運動後胳膊肘疼該怎麼辦

運動的好處有很多, 我們也都知道, 當然很多人都有運動的習慣, 但是不少人在運動後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比如運動後胳膊肘疼等, 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我們都不能忽視, 以免因為小的疾病而引發大的疾病產生, 那麼運動後胳膊肘疼是怎們回事呢?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呢?

運動健身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 運動不當也會損害健康。 建議您請到運動教練, 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 按照運動處方進行科學的運動健身。 過量運動後, 你可以做肌肉的拉伸, 用來緩解疼痛。 疼痛的原因一般是, 運動後肌肉產生酸性物質, 而你的身體不能在短時間內分解這些物質, 就產生了酸痛現象。 做肌肉的拉伸, 可以幫助你的身體去分解掉那些酸性物質。

短時劇烈運動產生的疲勞感主要發生在肌肉。 超強度運動後除肌肉外, 還涉及人體各器官系統。

進行長時間耐力運動時, 肌肉中除ATP、CP減少外, 肌糖原也消耗殆盡, 需不斷靠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來補充。 此外, 身體中諸多方面發生一系列改變, 如血糖濃度明顯下降, 大腦中的抑制性物質如氨基丁酸含量增加, 體內的水分以及鈉、鉀等無機鹽減少等。 因此, 長時間耐力運動中產生的疲勞包括中樞和外周兩部分, 稱為全身性疲勞或整體疲勞。 此時, 機體的神經和激素調控失衡, 細胞和組織的功能會變弱, 對糖原和氧的缺乏特別敏感。

在運動時, 補充能量應使用容易氧化、分解的糖類。 如香蕉蜂蜜葡萄乾等, 運動時蛋白質代謝加強, 應注意在運動後及時補充蛋白質, 以防止發生運動性貧血。 如果是超大強度的運動還需特別注意補充鹽和鈣,

這樣可使體內的氫離子濃度和滲透壓的紊亂恢復正常, 緩解肌肉疲勞。 補充水分也是重要的, 但不可過多, 以免減弱消化功能和食欲。 飲食要以容易消化的(主要是糖類)食物為主, 同時還要吃些維生素製劑和鹼性食品。 必要時加些能刺激胃口的調料或輔助消化的藥物。

1、運動後放鬆

運動後可躺在海棉墊或藤墊上休息片刻, 平躺時腳放置的位置應略高於頭, 或是與頭的高度平。 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 休息片刻後可進行頭手倒立或是靠牆手倒立, 時間3-10秒, 可進行幾次, 有利於下肢血液回流心臟。 然後再抖動四肢, 先抖動、拍打大腿或是上臂, 後抖動小腿或前臂。

2、運動後按摩

運動後按摩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

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動、點穴、揉捏、叩打、推摩等。 首先是抖動四肢, 主要是放鬆肘、膝關節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點按穴位有偏曆、曲池、手五裡、臂月需等穴, 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腫痛, 以及肩臂痛、頸項拘攣等運動後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 下肢常用點按穴位有承扶、委陽、承山、昆侖、足三裡等穴, 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攣痛腰腿拘急疼痛、項強、腰痛、膝脛酸痛等症狀。 揉捏叩打時, 先推摩大肌肉, 後推摩小肌肉, 一側推摩後, 再推摩另一側。 如是相互間進行全身推摩。 背部的俞穴多位於脊椎旁開1.5寸處, 推摩放鬆多以脊椎旁開1.5寸處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處的天宗為主, 可解除背部疼痛、頸項強直。
幾種手法結合可起到良好的放鬆效果, 且恢復快。 對人體的五臟六腑也有保健作用。

運動後胳膊肘疼是比較少見的情況, 有可能是我們在運動中過猛而導致的, 因此在以後的生活中, 當我們運動的時候就要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另外於我們而言, 運動是重要的, 但是安全問題同樣重要, 切不要出現任何的安全問題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