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如何與叛逆的孩子相處

青春期的叛逆是孩子給家長拋來的一個大難題, 該如何處理它呢?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都抱怨:“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怎麼管都不行。 ”一位母親就講述了與女兒的一次衝突:同事要帶孩子來家裡玩, 但女兒卻堅決反對, 同事前腳剛踏進家門, 女兒後腳馬上離開。 這位母親很困惑, 覺得女兒變得不聽話了, 曾經的乖孩子哪去了呢?而女兒卻並不認為是自己的錯, 她反而抱怨媽媽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覺得媽媽需要改變。 面對這樣的問題,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在這段叛逆時期,

改變要從誰做起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父母該如何與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叛逆是為了成長

叛逆是伴隨人成長的正常現象。 人生會經歷兩個叛逆期, 第一個出現在1~2歲的時候, 我們稱之為第一叛逆期, 這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候。 這個時候他們還分不清自己需要什麼, 但卻會一味地說“不”。 而這種說“不”的表達, 其實只是為了辨別他與外界的不同, 這時孩子說“不”並不一定就是拒絕或否定, 這只是他們在學著區分自己和他人的一個過程。

第二個叛逆期出現在12~18歲之間, 這一階段的孩子, 會將心內的不滿轉為直接地對抗, 多表現為叛逆和不順從。 而這種反抗其實是自我認知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一種磨合,

目的是想要做自己的主人。 在磨合的過程中, 孩子會漸漸明白自己需要順從什麼, 逆反什麼, 等到度過了這一階段, 他們就會變得“圓滑”一點兒, 變得能夠順勢而為了。 也就是說, 逆反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成長, 為了建立獨立的人格和“我”的內心世界。

警惕“遲到的叛逆期”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 我的孩子在青春期沒有出現逆反呀, 這是不正常的嗎?對於沒有在12~18歲出現逆反的情況, 我們稱之為遲到的叛逆期。 青春期沒有出現叛逆的孩子, 會在長大後的某個時候表現出來, 也就是說, 叛逆早晚會來。 你會發現, 有些在初、高中很乖的孩子, 到了大學開始逆反了。 如, 突然退學不念了, 隨便交朋友, 或者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等。 而有的人是大學時期還好,

可到了工作時期卻逆反了……18歲以後出現的叛逆期, 可能會持續很久才能結束, 有的甚至會伴隨一生。

可以說, 並不是度過了12~18歲後就一定萬事大吉了, 對於在應該叛逆時沒有叛逆的孩子, 18歲以後, 家長更要注意他們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自己的交流方式, 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扣上“越來越不懂事”的帽子。

既然叛逆期是必然存在的, 那麼, 家長在發現孩子進入叛逆期後, 該怎麼辦呢?

和孩子交流注意6點

任何一種關係的改變都需要雙方來互動, 與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就像是跳雙人舞, 總有一個人是占主導的。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 只要有一個改變了, 那麼另一個也會在雙方的互動中, 隨之改變。 叛逆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謹記以下的交流原則:

不做道德判斷。 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 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籤, 而要用發展的眼光, 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 這時,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 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 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 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歲有青春期逆反, 你應該高興, 因為他們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 正在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整理中, 這個過程比較漫長, 但總會過去的。

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 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 這個時候, 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 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

比如,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 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 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 而是要說, “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 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 ”家長的包容, 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 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 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陪伴原則。 在這個原則之下, 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係。 有個案例是, 一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逆反, 即使長大後, 與父親的關係仍然不好。 他後來回想說, 是因為他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 每兩個月才回家一次, 而一回來, 就總是教育他, 讓他覺得父親是特意回來管自己的。 但他的父親卻說, 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因為自己在家裡的時間少, 所以每次回去, 就想抓緊時間管管孩子的學習, 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 只關注學習, 讓本來心理壓力就不小的孩子, 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負擔, 孩子自然對這個總想管自己的父親產生了排斥。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 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 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 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瞭解和認識, 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 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父母要學會傾聽。 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 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 漸漸地,孩子就不願意再與之交流了。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而心理諮詢師甚至會做到動情地聽和以同理心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給孩子提供平臺。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於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麼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麼不尊重我的想法?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關於規則。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種種限制,比如規定他們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吃飯。而這種規定,往往會讓父母們充滿挫敗感,因為孩子們基本不會去執行。法國人常說,家長只有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他們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說,孩子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總之,青春期是變化的,也是充滿機會和危險的。青春期的逆反,就像家裡來了不速之客,它會最終離開。當孩子拋來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要針鋒相對,可以像接籃球一樣,退一步接住。如果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逆反,就會發現,青春期的問題真的會容易了很多。 漸漸地,孩子就不願意再與之交流了。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而心理諮詢師甚至會做到動情地聽和以同理心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給孩子提供平臺。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於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麼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麼不尊重我的想法?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關於規則。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種種限制,比如規定他們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吃飯。而這種規定,往往會讓父母們充滿挫敗感,因為孩子們基本不會去執行。法國人常說,家長只有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他們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說,孩子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總之,青春期是變化的,也是充滿機會和危險的。青春期的逆反,就像家裡來了不速之客,它會最終離開。當孩子拋來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要針鋒相對,可以像接籃球一樣,退一步接住。如果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逆反,就會發現,青春期的問題真的會容易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