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囊蟲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腦囊蟲多發于青少年人群中, 其主要原因通常是由於食吃了一些含有蟲卵的食物後, 經過身體的各種消化之後進入到腦部而引發的一種腦部疾病。 患上該病之後患者常會感覺到頭疼、渾身無力等症狀, 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引發運動障礙。 可見腦囊蟲對人體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 那麼治療腦囊蟲用什麼方法好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腦囊蟲病是由寄生蟲(豬絛蟲為主)所傳染的一種頑固性顱腦內疾病。 該病約占囊蟲病的80%以上。 是由於口服了豬肉絛蟲蟲卵, 發育成囊尾蚴, 經消化道穿出腸壁進入腸系膜小靜脈, 再經體循環而到達腦膜、腦實質以及腦室內。 可分為腦實質型、腦室型、腦膜型及混合型。 患此病後腦組織及大腦中樞損傷嚴重, 頭疼、渾身無力、肢體運動障礙, 最嚴重的是繼發癲癇, 視物不清, 甚至失明等。

1.藥物治療

(1)吡喹酮 系一種廣譜的抗蠕蟲藥物,

對囊蟲亦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服藥後囊蟲可出現腫脹、變性及壞死, 導致囊蟲周圍腦組織的炎症反應及過敏反應, 有的患者還可出現程度不等的腦水腫, 腦脊液壓力與細胞數增高, 嚴重者甚至發生顱內壓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 亦系廣譜抗蠕蟲藥物。

常見的毒副反應有皮膚瘙癢、蕁麻疹、頭昏、發熱、癲癇發作和顱內壓增高。

(3)甲苯咪唑 常見的毒副反應有腹痛、腹瀉、皮膚瘙癢和頭痛等。 為了減免抗囊蟲治療過程中在體內大量死亡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一般均從小劑量開始, 逐漸加量。 在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後應及時用甘露醇等脫水藥物治療, 還應酌情並用類固醇激素等。 如發生嚴重顱內增高, 除及時停用抗囊蟲藥物及脫水、抗過敏處理外, 還可應用顳肌下減壓術, 以防止顱內壓增高危象。

2.手術治療

確診為腦室型者應手術治療。 其次, 對顱內壓持續增高, 神經體征及CT證實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慮手術治療。

3.驅絛蟲治療

對腸道仍有絛蟲寄生者, 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 應行驅絛蟲治療。 常用的藥物為滅絛靈(氯硝柳胺), 嚼碎後一次吞服, 服藥後3~4小時應予瀉藥一次以排出節片及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