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暴雨也會威脅健康 記好這份逃生攻略

從昨天開始, 我們就被各類暴雨資訊刷屏了。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 22日(就是今天!)傍晚北京市區雨量較大, 地勢較低的地方還可能會出現內澇情況, 所以大家不可掉以輕心。

暴雨來了 能做哪些準備

多備一雙鞋

很多人習慣雨天穿拖鞋, 覺得方便, 但一段時間過後, 就會出現腿腳抽筋、拉肚子、渾身酸痛等症狀, 這是因為腳底受涼所致。

為避免以上情況, 最好要有一雙備用鞋。 如果是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 最好穿一雙晴雨兩用的透氣鞋, 也可穿塑膠鞋或雨鞋, 到達目的地後再換上舒適保暖的鞋子。

少進“濕熱”之品

儘管是雷雨天, 也要少吃“熱氣”食物。 可以選擇一些除濕的食物, 如薏仁性涼味甘淡, 有健脾利濕等作用, 也可以加入飯中同煮, 煮湯、磨成粉服用或沖泡食用。 另外, 絲瓜、木瓜可以通絡去濕;馬齒莧可去腸胃濕邪。

被淋了或者蹚水了做好下面三件事

蹚水後熱鹽水泡腳

雨天裡, 腳接觸雨水, 濕寒之氣會趁機侵入, 所以腳是第一道關卡。 蹚水後洗完澡最好用熱鹽水泡泡腳, 驅寒殺菌, 之後用手搓搓腳底, 直到皮膚微熱。

艾灸腰部祛雨寒

雨季最好在辦公室備一件衣服, 或幾條幹毛巾。 回家後, 不妨做做艾灸, 能行氣活血、祛濕驅寒。

護頸部圍條小紗巾

頸部本來就是受涼重災區, 吹空調, 沖冷水澡誘發頸椎病、睡不踏實翻來覆去導致落枕,

再加上雨天濕氣入侵, 無疑是雪上加霜了。 淋濕後給自己圍條小紗巾, 也可以用電吹風吹吹脖子後的風府穴(位於後頸部頸頂窩處)。 [全文]

別不當事兒 暴雨也會威脅健康

雷電天氣可能誘發心絞痛、心梗、心衰

汛期降水常常伴有雷電天氣, 這種天氣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最大。 強雷雨天氣誘發心腦血管病, 固然有心理恐慌的原因, 也有氣象原因。 雷電天氣時, 氣壓一般較低, 影響人體氧氣供應。 人每天需要大約750毫克的氧氣, 其中20%為大腦耗用。 當氣壓下降時, 大氣中氧分壓、肺泡的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都隨之下降, 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 機體為補償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環, 可能誘發心絞痛、心梗、心衰。

所以, 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雷電來臨時, 要保持平靜心態, 急救藥品要帶在身上。

雷雨天是哮喘高發時段

醫學專家研究證實:雷雨天氣的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真菌、黴菌等過敏原的繁殖, 加上氣壓較低, 空氣中飄浮的過敏原濃度就會明顯升高, 容易誘發哮喘病。 因此, 哮喘患者雷雨前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下雨時應該保持門窗通風;雷雨後如出現太陽暴曬, 出門時戴上口罩, 以防過敏原。 [全文]

暴雨洪水 記好這份逃生攻略

在像暴雨、洪水這樣極端的惡劣天氣中, 存在很多安全和健康隱患, 大家應以防範為主, 儘量避免外出。 剛下暴雨時, 樓房居民應關好門窗, 避開金屬管道, 切斷電器電源。 如果一定要外出, 需注意以下出行事項:

駕車出行

要儘量避開容易積水的路段,

路遇較深積水路段, 不要強行通過。 有關汽車專家提醒, 暴雨中行車的核心是控制車速, 一要低速駛入水中, 二要勻速過水域, 三要穩住油門, 一氣通過。 車輛涉水應顧前後, 跟車不能太近, 以防湧浪及帶起的水花進入發動機, 造成熄火。

遇特大暴雨時, 千萬不要冒險行駛, 應選擇較高安全地帶停車。 一旦車進入深水, 應立即開門下車, 以防溺水。 打雷時, 要關好門窗, 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如果車子不小心進水熄火後, 千萬不能再啟動, 否則發動機將“報銷”, 且保險公司可能不予理賠。

行人步行

雷雨閃電時, 不要撥打、接聽電話, 最好關機。 不要在高大獨立的大樹下避雨, 至少離大樹5米外。

對突來的雷電, 應立即下蹲, 同時雙腳併攏。 不要接近一切電力設施, 如高壓電線、變壓電器等。

另外, 暴雨可導致井蓋被衝開以及部分路段塌陷, 涉水市民應注意觀察, 或尋找一個木棍探路, 如遇冒水有可能是沒有井蓋, 應小心繞行。 同時, 行走時要與高層建築保持一定距離, 避開高層建築施工現場, 避開看板、玻璃、花盆等可能的高處墜落物。

騎車出行

在立交橋處應遠離深水, 遠離車輛, 不要穿行於汽車間, 選擇地勢較高處安全慢行。 另外, 騎車人不要被雨衣遮擋視線以及影響聽力, 要注意觀察路況。 路況不佳時, 最好推車步行。

另外, 地勢低窪的居民住宅區, 可因地制宜砌圍牆或在門口放置擋水板。 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

應及時切斷電源, 防止積水帶電觸電傷人。 如果房子年久失修或是土坯房, 一定要出去, 不能呆在屋裡。 面臨泥石流等危險地方, 市民應在危險徹底過去後再回家, 不要馬上回家。 [全文]

洪澇災害後, 環境健康問題知多少?

洪澇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 除造成直接的各種損害之外, 洪水的環境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視。 洪水可破壞城鄉的自來水管網系統、下水道系統、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堆肥場等, 洪水中的細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微生物和原生動物也會隨著洪水的傳播而擴散, 這些病原體可以造成輕微的腹瀉症狀, 也可以造成嚴重的痢疾、傳染性肝炎等嚴重的疾病。 洪水過後, 往往會造成水質糞便污染指示菌升高和胃腸道症狀病例的上升。 [全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