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泌尿道感染,別不好意思

主講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 張鐳

泌尿道感染是腎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 它是由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統異常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那麼, 我們應該怎樣遠離它, 保護好我們的腎臟呢?

正常情況下, 腎臟不斷產生尿液儲存在膀胱, 由膀胱排尿的同時沖洗尿道。 尿液在正常健康的泌尿系統中是無菌的, 但尿道口是人體對外的自然開口之一, 難免會有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由此進入泌尿道。 絕大多數泌尿道感染是由於外部病原菌由尿道口逆行而上並在尿路上皮定植(各種微生物或細菌從不同環境落到人體,

並在一定部位定居和繁殖)。 泌尿道感染就像感冒一樣, 每個人都可能會得, 所以並不是羞於啟齒的疾病。

婦女、孩童、老人、長期臥床病人, 或是患有先天性泌尿道或神經系統疾病、泌尿道結石, 腎臟病、糖尿病等的病人, 都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人群。 有些人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隨時上廁所, 如司機、老師、護士、銷售員等等, 也易患泌尿道感染。 此外, 經常便秘的人也應引起警惕。

約5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曾患有泌尿道感染, 是女性到腎內科就診的最常見疾病, 這是由女性生理特點決定的。 首先, 女性尿道短而寬, 距離肛門較近, 細菌易沿尿道口入侵;其次女性月經期、絕經期性激素變化、尿道黏膜改變,

均有利於病菌定植。 孕婦比普通女性患病率更高, 孕激素分泌致輸尿管蠕動減弱, 子宮增大壓迫導致尿流不暢, 都是孕婦易感染的原因。

泌尿道感染雖不是致命疾病, 但其產生的不適感, 讓不少人坐立難安。 常見症狀有尿頻、尿急、少尿、背或腰腹部疼痛, 小便看起來很渾濁甚至出現血尿以及排尿時尿道疼痛或灼熱感等。 這些症狀或許不會同時出現, 但當具有其中幾項時, 就要趕緊就醫。 如果有寒顫、發燒、頭暈、想吐等症狀, 可能是腎臟受到感染, 必須立刻去醫院。 特別是兒童或老人發生泌尿道感染, 要積極治療, 否則很可能會造成腎臟發炎。

生活中, 許多人對泌尿道感染存在誤解。 一種誤解認為, 泌尿道感染是“上火”,

多喝涼茶去火就能好。 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其實只有少部分輕微的泌尿道感染在大量飲水排尿後可以緩解症狀。 因為尿路感染是病原菌造成, 抗生素治療是尿路感染治療的核心環節, 出現尿感症狀應儘快就醫, 以免延誤病情;另一種誤解認為, 孕婦最好不要用藥。 孕婦是尿路感染的易感人群, 且容易發展為急性腎盂腎炎, 如不治療可導致感染性休克, 嚴重危害母胎安全。 尿路感染會增加早產、胎膜早破的風險, 危害胎兒安全。 孕婦出現尿感症狀或尿檢證實有細菌培養陽性後, 需儘快到正規醫院治療, 以保障母胎安全。

對於泌尿道感染, 防治結合很重要。 已經發生過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更要做好以下幾點:1.多飲水、避免憋尿,

注意個人衛生;2.一旦發病要謹遵醫囑, 在足夠的療程內足量用藥, 不可掉以輕心;3.急性腎盂腎炎治癒後第2周、第6周要複查尿檢, 孕婦患者需每月複查;4.因有結石、梗阻或多囊腎反復出現尿路感染者, 需按醫囑長期服用低劑量抗生素以及碳酸氫鈉鹼化尿液, 並積極處理原發疾病。 (特約李曉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