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年慢性心衰與高血壓關係

人老了, 心就衰竭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會在暮年遭遇“心力衰竭”這個惡魔。 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心衰發病人群的黃金法則。 39健康網專訪了瑞典哥德堡大學SahlgrensRa大學醫院內科心衰中心主任傅良雄教授, 傅教授指出, 心衰的預防重點在“三高”人群中間, 而心衰的診斷推薦NT-proBNP檢測手段, 而日常的鍛煉卻是人們常常忽略卻很有效的預防處方。

為何患心衰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和高血壓有何關係

傅教授指出了3個理由, 用以說明心衰(尤其是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與高血壓的關係, 以及心衰在老年人中的普遍性。

首先, 因為生活水準的提高, 老百姓越來越長壽, 這種老年性疾病人群基數就增大;其次, 因醫術的提高, 心衰病人治癒率本身就有提高, 因此心衰病人的群體數也在增多;第三, 也是最突出的一點, 三高病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隊伍在壯大, 加上治癒率提高, 因三高併發的心衰等後遺症也增多。

“心衰常是各種心臟病的最終結局, 被稱作通向死亡的驛站, 是導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傅教授指出, "我們平時只看到了病情發展的最頂端--心衰, 卻未重視即將演變成心衰的後備部隊, 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近兩年, 美國、歐洲、中國等各大心衰相關指南先後強調了心衰的預防, 把“三高病人”列入心衰病人的警備隊伍之中。

傅教授拿出了美國《ACC/AHA 成人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療指南》(2005年修訂版)對心力衰竭的分期:

A期: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 如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

B期:器質性心臟病, 但未出現症狀;

c期:器質性心臟病, 目前或曾經有症狀的心力衰竭症狀;

D期: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傅教授分析說, 這種分期有利於治療方法的選擇, 特別強調了預防的力度。 在臨床上, 大多數住院患者屬C期或D期, 已出現心衰的症狀;

而需要重視的是“A期”或“B期”的病人, 這類患者更加不容忽視, 因為人群龐大, 且孕育著巨大的危機, 因為血壓控制得不好, 併發症會隨之即來, 包括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的心力衰竭(簡稱心衰)。 因此, 血壓高的患者要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迫在眉睫。

因中青年心衰的治療已有循證醫學可參考, 而循證醫學的光芒還未照耀到心衰的集中群體--老年人, 因此, 還未有循證醫學作依據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就變得異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