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從身體主色看疾病 結合中醫治療有效

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 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 此外, 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 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 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⑴青色:主風、寒、痛諸證。 多見於小兒驚風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於感受寒邪, 身體某部劇烈疼痛, 面色發青, 如蛔厥(腸道蛔蟲病);或見於休克, 多由於周圍血液迴圈不良, 皮膚血管收縮所致。

⑵白色:主虛證, 是正氣不足、身體虛弱、氣虛、血虛或陽虛的表現。 多見於貧血、失血、肺氣虛、腎陽虛。 如大出血後、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慢性肺病(肺癆)或慢性腎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

⑶黃色:主見于濕、虛諸證, 黃而鮮明如橘子色的, 多為濕熱陽黃, 可見於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黃而晦暗如煙熏色的,

為寒濕陰黃, 多見於慢性黃疸型肝炎、肝癌、膽汁型肝硬化等;淡黃、萎黃為脾虛、血虛, 脾虛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 血虛則可能是瘧疾、鉤蟲病所致。

⑷紅(赤)色:主要見於熱證(虛證、實熱), 有表裡虛實之分。 面紅、發熱或微惡寒、不渴或微汗、脈浮數的多為表熱, 可見於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較紅、發熱、口渴、多汗、脈洪大的為裡熱, 如兼有胡言亂語、便秘, 則為裡實熱, 多見於感染性疾病機體反應較強烈的階段;如午後兩顴發紅、低熱, 則多為陰虛火旺, 可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肺結核等。 面紅目赤, 不發熱的, 為肝火上逆。

⑸黑色:主寒, 主痛, 主水氣, 主瘀血。 可見于腎陽虛衰, 水寒內盛, 腎不納氣, 瘀血等病證,

如肺氣腫、心臟病等;眼周黑暈, 婦女為帶下病, 男子為水氣病(水腫病、腎性水腫、心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