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高頻聽力下降耳鳴

高頻聽力下降的耳鳴是很少有人會見到的, 但是這種疾病存在經常會出現在生活當中, 首先耳鳴分為很多種類型, 并不是耳朵出現耳鳴就一定是普通的耳鳴, 需要去檢查其中的因素是哪些, 造成耳鳴的原因包括了什么, 因為耳鳴還有可能會造成突然性的耳聾, 所以患者必須要去認真的對待, 避免了病情加重給身體造成的負擔。

單耳聽力下降、耳鳴的病人并不少見, 有相當一部分人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常被診斷為"神經性聾"。 但應注意, 這其中有一小部分人患有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一種生長在內聽道位聽神經上的良性腫瘤, 最常見、最典型的表現為單側或一側較嚴重的感音神經性聾, 發生于95%的患者。 這是由于聽神經纖維被壓迫或被浸潤, 也可由于神經或內耳的血供受到損害而引起。 絕大多數病人的聽力漸進性下降可達數年,

直至全聾。 在早期階段, 聽力下降是單側的或非對稱性的, 多累及高頻。

言語識別率的下降與純音聽力損失不成比例。 聽力下降有三種形式, 慢性進行性占87%, 突發性耳聾占10%, 波動性聽力減退占3%。

另外, 耳鳴也很常見, 70%的病人術前有耳鳴, 為高頻音, 耳鳴被描述為"汽笛聲"、"哨音"、"蟬鳴音"、"轟鳴聲"等。

耳鳴的聲音有時經常變化, 出現一段時間有時自行消失。 耳鳴可為間斷性, 也可為持續性, 耳鳴十分頑固者, 至聽力完全喪失仍繼續存在。 耳鳴可為唯一癥狀, 也可伴其它癥狀。

聽力突然下降, 經常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但要排除聽神經瘤, 雖然僅有1~2%的突發性耳聾患者最后被證實有聽神經瘤。 突發性的聽力下降可能是腫瘤壓迫所致的內聽動脈痙攣或阻塞的結果, 可由頭部外傷或劇烈的運動誘發。 聽力下降可為全聾, 并且有恢復的可能, 但聽力的恢復并不意味著排除了聽神經瘤的可能性。

聽神經瘤患者中26%的人有突發性耳聾病史。 因此, 臨床上遇突發性耳聾的患者, 但持積極的態度排除聽神經瘤是必要的。

大約30%的病人伴有眩暈, 大都輕微, 要與梅尼埃病、突發性耳聾相鑒別。

聽神經瘤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 只有早期發現才能有良好的預后, 因為聽神經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 早期發現可以摘除腫瘤以保留面神經、聽神經的功能,

就是說保留聽力、不至于面癱。 所以有不明原因的單耳耳鳴、耳聾時, 應行內聽道磁共振檢查。

隨著病情的發展, 聽神經瘤的病人的耳聾會越來越嚴重。 由于腫瘤在內聽道逐漸擴大, 向顱內發展到橋小腦角時, 可產生顱內神經受壓癥狀:三叉神經受累, 面部一側會感到遲鈍、疼痛、麻木及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面部神經受累后會出現患側面部痙攣、肌肉無力, 甚至還會出現口歪眼斜;腫瘤壓迫到小腦, 會出現運動失調;后組顱神經受累, 會出現聲嘶, 嗆咳等。 聽神經瘤晚期, 因顱內壓力上升, 可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眼底水腫, 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