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秋季養生指南 為防“周身癢”秋天少洗澡

“痛還好忍些, 你不知道, 癢起來有多難受!”68歲的溫老伯最近幾年一到秋冬季節就經常渾身發癢。 近半個多月來, 他好幾次在半夜時分癢醒過來, 不撓的話癢得如坐針氈, 但一撓開來卻越撓越癢, 有時候甚至抓破了皮還是不管用。 他買了各種各樣的外塗藥膏, 也吃一些西藥, 但都只能暫時止癢,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時好時壞的症狀雖然沒有什麼生命危險, 但使得老人每天夜裡老睡不踏實, 心情煩躁起來, 連血壓也升高了。

許多人在秋天發生皮膚瘙癢, 都以為是皮膚不衛生所致, 於是買來硫磺香皂反復洗浴、消毒,

或是用熱水沖洗。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查旭山指出, 其實這些做法都適得其反, 甚至會使瘙癢的症狀越來越重。 他提醒, 不少老年人的皮膚瘙癢是由於激素水準生理性下降、皮膚老化萎縮、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減退、缺乏皮脂滋潤所致。 因此, 日常加強護理對於防治這種季節性的皮膚病尤為關鍵。

秋天乾燥 皮膚瘙癢病人多

“目前隨著氣候的變化, 患皮膚瘙癢症的病人隨之增多, 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 ”針對與前面所提到的溫老伯類似的幹癢病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查旭山分析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濕度變化:在秋冬季節, 燥邪當令, 燥則肌膚失養, 生風發癢。

特別是秋冬時節氣溫低、濕度變化較大, 人的皮脂腺、汗腺的分泌活動大為降低, 過頻清洗又使皮膚裡的水分散失較多, 更促發了瘙癢症的發生。

2.皮膚老化:特別是老年人, 隨著年紀增長, 皮膚保存水分的能力會下降, 皮脂分泌亦會減少, 加之燥邪當令, 使皮膚中的水分加速蒸發, 皮膚容易變得乾燥, 肌膚失養則很容易出現皮膚瘙癢。

3.睡眠不足:疲勞會使身體受到相當程度的傷害, 血液迴圈也會變差, 肌膚的防禦功能降低, 容易受到燥邪、風邪侵襲, 產生乾燥及瘙癢的現象。

4.溫度變化:室內外的溫差過大、使用過熱的水洗澡, 使皮膚受到較大的刺激, 也可導致幹癢。

另外, 使用具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清潔劑, 或是人體內分泌明顯改變,

如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分泌減少等因素, 也會使皮膚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降低, 導致皮膚乾燥瘙癢。

洗、穿、吃都有“防癢竅門”

“其實這種季節性的皮膚乾燥瘙癢症狀跟日常的洗、穿、吃關係十分密切, 只要這三個環節做好了, 往往能起到較為明顯的預防作用。 ”查旭山就臨床患者出現的誤區歸納總結出如下三大“防癢竅門”。

洗:忌燙洗, 少搓澡

洗澡能起到清除污垢、濕潤皮膚和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 但皮膚清潔方法應該根據季節氣候及個人的皮膚狀況隨時調整。 查旭山提醒, 隨著天氣的轉涼甚至變冷, 人體出汗較少, 可隨著環境乾燥程度的加重而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 特別是老年人, 不要天天洗澡, 即使要洗,

時間也不要過長, 水溫應保持在39℃以下。

“因為熱刺激可以抑制癢感, 所以瘙癢症患者大多喜歡用溫度高的水‘燙洗’, 這樣做當時會感到舒服, 殊不知‘燙洗’會嚴重地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膜, 使皮膚更乾燥, 令瘙癢症狀更加嚴重。 ”查旭生還建議患者儘量不要搓澡, 並儘量避免使用沐浴液。 如需使用, 要選用中性或弱酸性、不含香精、防腐劑、皂基等化學刺激成分的沐浴液。

對於幹癢症狀特別明顯的患者, 洗完澡後可在一杯水裡加入一些橄欖油拌均勻, 分次淋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 再適當地按摩, 最後只用毛巾擦拭一下, 可以使皮膚更光滑濕潤。 或者, 在浴後適當塗抹一些無刺激的油脂或護膚膏, 如蛤蜊油、甘油、白凡士林等潤膚品。

穿:寬鬆純棉內衣更護膚

查旭山稱, 秋風乍起, 人體受涼, 皮膚表面毛細血管自然收縮, 缺乏水分滋潤而顯得乾枯皴裂, 尤其是女性嬌嫩的皮膚一旦受損, 需要3~6個月才能恢復。 雖然有不少專家提供耐寒鍛煉, 但如果秋涼時仍“多露膚少穿衣”, 忽視對肌膚的保養, 一旦延至寒冬季節, 再要恢復到原有的健美皮膚, 那就很困難了, 所以, 秋風起時, 還是要注意穿夠衣服, 儘量讓皮膚少暴露在外。

另外, 內衣不要穿得太緊, 要注意舒適。 近年來, 保暖內衣十分俏銷, 但其實各種不同檔次的保暖內衣並不都是純棉製品, 有不少還是用多種複合材料製成的, 比如, 在兩層普通的棉織物中間夾一層蓬鬆的化學纖維, 以阻止皮膚與外界氣體的熱量交換來達到保暖的目的。

專家指出, 這種含化纖成分的內衣貼身穿著易產生靜電, 使皮膚變幹、皮屑增多。 另外, 一些品質較差的內衣甚至含有超量的甲醛, 也會不同程度地損害到人體, 最常見的就是引起皮膚瘙癢。 因此, 專家特別提醒女性在選購內衣時除了看款式花樣, 更要將其對皮膚的影響考慮在內。

吃:飲食調理宜偏溫補型

秋冬氣候變涼變冷, 飲食調理也應放在溫補型上, 可以多吃點牛羊狗肉類和蓮子粥、枸杞等清補食品, 起到滋陰壯陽, 溫補氣血, 滋潤臟腑和護膚養顏的作用。 但皮膚容易乾燥瘙癢者應忌食辛辣、魚蝦、雞、牛、羊肉等“易發物”。 還應該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習慣, 如果總是感到口渴時才喝水, 人體就會處於缺水狀態,而人體一旦缺水就會從皮膚中奪取水分。

另外,適量攝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產生熱量,不但能幫助人們抵禦寒氣,也能使皮膚得到滋潤。高脂肪食物還有利於維生素A和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起到防治皮膚乾燥和老化的作用。

三種常見食療法:

1.泥鰍紅棗湯:泥鰍30克~50克,紅棗20克,食鹽少許。加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加入鹽、味精即成。服用宜每天1劑,連服10劑。泥鰍性味甘平,入脾、肝、腎三經,具有補中益氣,強精補血功效,與紅棗共用有養血潤燥之效。

2.沙參玉竹排骨湯:沙參、麥冬、玉竹各30克,與排骨煲湯,具有養陰潤燥的作用。

3.熟地黃當歸粥:熟地黃30克、當歸20克、粳米40克、陳皮末少許,每日服2次,早晚各一次,能養血潤燥。

治療小貼士

快速止癢靠西藥 鞏固療效看中醫

“經常有患者由於瘙癢,長期反復搔抓,致使皮膚上出現抓痕、血痂、皴裂、色素沉著甚至出現苔蘚樣變或濕疹樣改變,導致皮膚變厚、粗糙,甚至抓破後引起繼發皮膚感染。而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亦可引起瘙癢,不及時控制的話,對身體的危害不僅僅是癢那麼簡單。”查旭山特別提醒,出現嚴重皮膚乾燥瘙癢症狀的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

在治療上,中醫藥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病程遷延反復發作的慢性病患者,效果很好。不過,由於中藥起效較慢,所以在服用中藥的同時,配合西藥如抗組胺藥、皮質激素、維生素等治療,可起到快速止癢、鞏固療效的作用。以下兩個常見的配方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生地、何首烏各15克,當歸、槐花、防風各10克,胡麻仁5克,丹參12克,全蠍、蟬蛻各3克。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劑。

當歸、生地各15克,赤芍、川芎各12克,防風、荊芥、蒺藜、何首烏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

查旭山還建議秋冬皮膚乾燥瘙癢者可外用甘油、尿素軟膏等塗抹患處。?

人體就會處於缺水狀態,而人體一旦缺水就會從皮膚中奪取水分。

另外,適量攝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產生熱量,不但能幫助人們抵禦寒氣,也能使皮膚得到滋潤。高脂肪食物還有利於維生素A和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起到防治皮膚乾燥和老化的作用。

三種常見食療法:

1.泥鰍紅棗湯:泥鰍30克~50克,紅棗20克,食鹽少許。加水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加入鹽、味精即成。服用宜每天1劑,連服10劑。泥鰍性味甘平,入脾、肝、腎三經,具有補中益氣,強精補血功效,與紅棗共用有養血潤燥之效。

2.沙參玉竹排骨湯:沙參、麥冬、玉竹各30克,與排骨煲湯,具有養陰潤燥的作用。

3.熟地黃當歸粥:熟地黃30克、當歸20克、粳米40克、陳皮末少許,每日服2次,早晚各一次,能養血潤燥。

治療小貼士

快速止癢靠西藥 鞏固療效看中醫

“經常有患者由於瘙癢,長期反復搔抓,致使皮膚上出現抓痕、血痂、皴裂、色素沉著甚至出現苔蘚樣變或濕疹樣改變,導致皮膚變厚、粗糙,甚至抓破後引起繼發皮膚感染。而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亦可引起瘙癢,不及時控制的話,對身體的危害不僅僅是癢那麼簡單。”查旭山特別提醒,出現嚴重皮膚乾燥瘙癢症狀的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

在治療上,中醫藥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病程遷延反復發作的慢性病患者,效果很好。不過,由於中藥起效較慢,所以在服用中藥的同時,配合西藥如抗組胺藥、皮質激素、維生素等治療,可起到快速止癢、鞏固療效的作用。以下兩個常見的配方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生地、何首烏各15克,當歸、槐花、防風各10克,胡麻仁5克,丹參12克,全蠍、蟬蛻各3克。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劑。

當歸、生地各15克,赤芍、川芎各12克,防風、荊芥、蒺藜、何首烏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

查旭山還建議秋冬皮膚乾燥瘙癢者可外用甘油、尿素軟膏等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