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兒童游泳沒學會 反倒得了中耳炎

進入三伏天, 很多人開始選擇游泳避暑消夏。 但值得注意的是, 因為游泳方式不當, 導致耳朵進水, 引發或誘發中耳炎的症狀也隨之增多。 5歲男童明明(化名)最近在社區游泳池學游泳。 明明的媽媽介紹, 孩子基本每天放學後都要去游泳, 開始也沒覺得異常, 只是前天晚上明明突然說耳朵特別疼, 而且還伴有發燒, 家人心想情況不好, 於是淩晨就立即送孩子到醫院求助。 經過檢查以及仔細詢問病史, 確診明明患上的是“急性中耳炎”。

對此, 教授介紹說, “每年到了游泳季節, 耳鼻喉中心每月總能接診20多個中耳炎患者,

其中大部分是10歲左右的孩子。 他們除了少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導致中耳炎之外, 大部分都是被泳池水中的病菌侵入耳道, 或者污水嗆入鼻腔從咽鼓管進入造成了中耳炎, 有的孩子首先引起的是鼻竇炎, 然後發展成中耳炎。 如果是化膿性的中耳炎, 久拖不治, 很可能會出現鼓膜穿孔的後果, 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為何兒童游泳容易感染中耳炎?教授說, 兒童的耳部結構尚未發育完善, 是兒童較容易發炎的一個部位。 尤其是咽鼓管, 尚處於發育階段, 特別短, 又比較寬而扁平, 管口常呈開放狀, 而且與中耳相連通, 鼻咽部要是發生細菌或者病毒的感染, 就容易通過咽鼓管感染到中耳,

引起炎症反應。 因此中耳炎又是小兒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發病頻率僅次於感冒。 ”此外, 大多數的兒童都是游泳初學者, 鼻子嗆水的情況並不少見。

由於兒童的咽鼓管發育不完善, 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長而成角, 能對嗆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礙作用。 因此一旦游泳嗆水, 水中的細菌更容易經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並蔓延到中耳腔黏膜, 使其水腫感染, 導致中耳積液、阻塞, 分泌物(我們俗稱的“膿”)流不出來, 而造成急性中耳炎, 注意的是, 如果游泳後不及時擦乾淨耳朵, 潮濕的環境同樣會給細菌繁殖創造有利條件, 容易導致耳道炎、骨膜炎進而引發中耳炎。

治療不當可誘發多種併發症

教授介紹, 一般游泳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狀包括:鼓室黏膜充血水腫,

腺體分泌增加, 鼓室內有漿液性炎性滲出物;有耳堵塞感、輕度聽力減退,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 或有低熱。 因為時間不長, 常被忽視。 中耳炎中期症狀為:鼓室黏膜充血腫脹加重, 漿液性炎性滲出物轉為膿性。 症狀隨之加重, 體溫可高達40℃, 耳痛劇烈, 聽力減退顯著。 全身伴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如果耳痛突然消失, 或者耳朵裡有膿水流出, 說明鼓膜已經穿孔。

一般的中耳炎患者應連續使用外用消炎藥水和口服藥。 而一些患者往往不遵醫囑按時治療, 僅僅是感覺耳朵不流膿了, 就停止用藥, 這樣則會導致急性中耳炎轉變成慢性中耳炎。 嚴重者造成耳鼓膜破損、穿孔,

長期不愈影響聽力等永久性傷害。 而反復誘發中耳發炎流膿, 更可能引起聽力喪失或嚴重感染, 甚至出現菌血症、敗血症, 或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危及生命。

合理預防 避免疾病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內有病變(如鼻竇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膿的患者不宜游泳。 游泳時還可使用專用耳塞, 以防止水進入。 中耳炎患者要多飲開水, 保持外耳道乾淨;睡眠時患耳應在下側, 且不能受到壓迫;按時服藥、換藥;還可經常作吞咽動作, 保持咽鼓管暢通。 在徹底治癒前應禁止下水, 洗澡時也要當心耳朵進水。 中耳炎患者還應忌煙酒, 不能吃辛辣和刺激性強的食物;不要服人參、鹿茸、肉桂等熱性補藥;可多吃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

如黃瓜、薺菜、芹菜、苦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