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勞累情緒差 胃病來添亂

都市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多種與壓力、情緒關係密切的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

專家指出, 在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群中, 都市女性的比率明顯高於男性, 這跟城市生活以及工作的壓力大, 成年女性容易情緒起伏, 導致不良情緒以及焦慮、緊張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緊張的精神狀態

尤其是大部分已婚女性, 在兼顧工作的同時還要照顧小孩, 一旦工作或生活的某方面出現不愉快, 極易滋生消極負面情緒, 在無法自我調節排遣的情況下, 身體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就會導致功能性疾病, 不可不防。

勞累情緒差 胃病來添亂

勞累情緒差 胃病來添亂

30歲出頭的史女士在某高校工作, 有個不到5歲的兒子。 出生至今, 小傢伙一直由奶奶照顧, 史女士休完產假後馬上投入工作中。 奶奶常“投訴”小孫子太調皮, 經常被折騰得累得不行。 今年, 趁著放暑假, 史女士和先生決定讓老人回老家休息一陣子, 自己帶孩子。

小傢伙的精力實在太旺盛了, 特別是晚上, 她和先生都快累趴下了, 兒子還精神頭十足地嚷嚷要他們陪著玩, 經常要十一二點才能哄睡著。

幾天下來, 史女士覺得筋疲力盡, 覺得比上班還要累——晚上睡不好, 白天提不起精神, 人也越來越煩躁, 情緒不太對頭。

人也越來越煩躁, 情緒不太對頭

這還沒完, 史女士發現, 越是心煩氣躁, 越感到胃不舒服。 “肚子容易餓, 可吃飯時一端起碗又沒了胃口,

扒不了幾口就覺得飽, 而且老泛酸。 ”一個多月下來, 史女士明顯瘦了一圈, 胃口也越來越差, 懷疑自己胃出了問題。

保持穩定情緒和充足睡眠

在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全面檢查後, 醫生發現史女士的胃腸並沒有出現器質性病變,

結合她這一個多月來帶孩子太勞累、睡眠差、心情不好等情況, 診斷她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醫生提醒她儘早調整生活狀態, 保持穩定情緒和充足睡眠, 又給她開了促胃動力的口服藥物。 兩三個星期後, 史女士便逐漸調整過來, 胃也感覺舒服多了。

壓力大情緒不良 胃動力易受影響

“史女士的胃病, 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出在帶孩子的壓力和造成的情緒波動上。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何興祥教授經過長年的臨床觀察發現, 大約有1/4的門診胃病患者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中, 女性患者的比率明顯高過男性, 發病原因與勞動強度高、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緊張或抑鬱等精神因素密切相關。 他解釋稱,

人體大腦通過腦-腸軸神經反射弧控制胃的活動, 當人體出現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時, 這一反射弧也會出現反應異常, 使身體內臟進入一種高敏感性狀態。

壓力大情緒不良 胃動力易受影響

“也就是說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 ”何興祥分析稱,由於城市生活以及工作的各種壓力,成年女性容易出現情緒起伏,陷入不良情緒以及焦慮、緊張的精神狀態中。此外,由於經常要面對考試、升學等壓力,目前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的學生患者也有所增多。

容易滋生消極情緒

以發病率相對較高的都市女性為例,大部分已婚女患者在兼顧工作的同時還要抽空照顧小孩,一旦工作或者生活的某個方面出現問題未能及時排解,更容易滋生消極情緒。當患者處在無法自我調節的精神狀態下,身體便可能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出現食欲不振、泛酸、燒心等與功能性胃病相關的症狀。

餐後“早飽” 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何興祥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胃動力不足有關,主要症狀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第一類:餐後不適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早飽”,有時還伴有泛酸、噯氣、燒心、腹脹,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這種症狀的患者,正常情況下吃一碗飯才覺得飽,但在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下,胃部的容量敏感性提高,吃半碗飯都可出現飽脹感,這就是所謂的“早飽”症狀。

餐後“早飽” 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二類:上腹疼痛綜合征,此類患者每餐稍微吃多一點就胃痛。

何興祥提醒稱,功能性消化不良經過合理的治療可以恢復,一般也不會遷延成器質性胃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集中表現為上消化道症狀引發的不適以及可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部分患者可能因進食減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此外,由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與消化系其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等的早期症狀有相似之處,診斷時應細心甄別、多做“排除法”。一般來說,若患者排除了體重明顯下降、消瘦、黑大便等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症狀,體檢又沒發現貧血、黃疸、腹部包塊,胃鏡檢查也無活動性胃炎、器質性病變,就可確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用藥+情緒減負

用藥+情緒減負

何主任說,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原因與勞動強度大,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緊張或抑鬱等神經精神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情緒減負是治療的關鍵。”何興祥發現,臨床上這類患者大多都未能意識到負面情緒與自己胃不舒服之間的關係,很多人是在醫生的引導下才逐漸看清自己的精神狀態。因此,在診治中,醫生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建立讓患者信任的醫患關係,對其不良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疏通引導相當重要。

排解消極情緒

另外,通過胃鏡、驗血等檢查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的做法,也可消除這類患者的疑慮,幫助他們排解消極情緒。 

何主任提醒,在壓力反復無常的情況下,如果精神誘因不能去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就容易反復發作。他建議,要剔除病根,應從培養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

培養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

首先,應儘量少接觸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甜食、生冷食物等),避免不規律進食或暴飲暴食,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增加身體鍛煉,例如跑步、健身等;另外,鍛煉和娛樂活動往往有助於釋放壓力、調整情緒,甚至與朋友一起去飆歌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減壓手段。

增加身體鍛煉

“不過,光是減壓往往還不夠。”何興祥提醒說,一些存在嚴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老病號由於長期未就診,胃腸動力弱,在為其情緒減負的同時,還應適當服藥增強胃動力。另外,對一些神經精神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應考慮使用一些抗焦慮、抑鬱的藥物治療。

”何興祥分析稱,由於城市生活以及工作的各種壓力,成年女性容易出現情緒起伏,陷入不良情緒以及焦慮、緊張的精神狀態中。此外,由於經常要面對考試、升學等壓力,目前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的學生患者也有所增多。

容易滋生消極情緒

以發病率相對較高的都市女性為例,大部分已婚女患者在兼顧工作的同時還要抽空照顧小孩,一旦工作或者生活的某個方面出現問題未能及時排解,更容易滋生消極情緒。當患者處在無法自我調節的精神狀態下,身體便可能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出現食欲不振、泛酸、燒心等與功能性胃病相關的症狀。

餐後“早飽” 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何興祥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胃動力不足有關,主要症狀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第一類:餐後不適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早飽”,有時還伴有泛酸、噯氣、燒心、腹脹,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這種症狀的患者,正常情況下吃一碗飯才覺得飽,但在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下,胃部的容量敏感性提高,吃半碗飯都可出現飽脹感,這就是所謂的“早飽”症狀。

餐後“早飽” 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二類:上腹疼痛綜合征,此類患者每餐稍微吃多一點就胃痛。

何興祥提醒稱,功能性消化不良經過合理的治療可以恢復,一般也不會遷延成器質性胃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集中表現為上消化道症狀引發的不適以及可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部分患者可能因進食減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此外,由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與消化系其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等的早期症狀有相似之處,診斷時應細心甄別、多做“排除法”。一般來說,若患者排除了體重明顯下降、消瘦、黑大便等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症狀,體檢又沒發現貧血、黃疸、腹部包塊,胃鏡檢查也無活動性胃炎、器質性病變,就可確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用藥+情緒減負

用藥+情緒減負

何主任說,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原因與勞動強度大,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緊張或抑鬱等神經精神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情緒減負是治療的關鍵。”何興祥發現,臨床上這類患者大多都未能意識到負面情緒與自己胃不舒服之間的關係,很多人是在醫生的引導下才逐漸看清自己的精神狀態。因此,在診治中,醫生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建立讓患者信任的醫患關係,對其不良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疏通引導相當重要。

排解消極情緒

另外,通過胃鏡、驗血等檢查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的做法,也可消除這類患者的疑慮,幫助他們排解消極情緒。 

何主任提醒,在壓力反復無常的情況下,如果精神誘因不能去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就容易反復發作。他建議,要剔除病根,應從培養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

培養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

首先,應儘量少接觸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甜食、生冷食物等),避免不規律進食或暴飲暴食,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增加身體鍛煉,例如跑步、健身等;另外,鍛煉和娛樂活動往往有助於釋放壓力、調整情緒,甚至與朋友一起去飆歌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減壓手段。

增加身體鍛煉

“不過,光是減壓往往還不夠。”何興祥提醒說,一些存在嚴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老病號由於長期未就診,胃腸動力弱,在為其情緒減負的同時,還應適當服藥增強胃動力。另外,對一些神經精神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應考慮使用一些抗焦慮、抑鬱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