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三杯茶降血脂

高脂血症屬中醫“眩暈”“中風”“痰證”“胸痹”“心悸”等病證的範疇。 臨床以頭暈、胸悶、心悸、納呆、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為主要表現。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原因可能是多靜少動, 導致肝腎虧虛;或是飲食不當, 導致飲食無法正常轉化;或是稟賦偏頗, 自幼多脂, 導致濕聚痰生, 濁脂內留。 其基本病理為臟腑功能失調, 根據臨床表現辨證一般可分為陰虧陽亢、脾氣虛弱、痰濁內盛等證型, 此處為大家介紹3個茶飲方。

二花桑楂茶: 金銀花6克、菊花6克、桑葉4克、生山楂6克、冰糖20克。 將金銀花、菊花、桑葉、生山楂用清水洗去灰渣,

用白紗布包紮好, 放入鍋內煎10分鐘, 加入冰糖溶化即成。 每日1劑, 代茶頻飲。 10~30日為1個療程。

此方適用于陰虧陽亢型患者。 臨床表現為頭昏而痛、目澀視糊、耳鳴、心煩失眠、腰酸肢麻、口幹、舌質紅。 金銀花性寒、味甘, 歸肺、胃經。 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的功效;菊花味甘、苦,性微寒, 歸肺、肝經。 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作用;桑葉性寒、味苦、甘, 歸肺、肝經, 有疏散風熱, 清肝明目之效;山楂性微溫, 味酸、甘, 歸脾、胃、肝經, 主治消食健胃, 行氣散瘀。 四者合用, 能夠清肝明目, 有助降脂。 兩眼昏花的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常飲。

山楂黃芪茶: 焦山楂15克、生黃芪15克、荷葉3克、生大黃5克、生薑2片、生甘草3克, 以上各味藥同煎湯, 每日1劑, 不拘時頻飲。

此方適用於脾氣虛弱型患者。

臨床表現為神疲氣短、懶言肢倦、頭昏、大便偏稀、面色萎黃、舌淡等。

荷葉性平、味苦, 歸肝、脾、胃經, 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功效;山楂性微溫, 味酸、甘, 歸脾、胃、肝經, 主治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大黃性寒、味苦, 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黃芪性微溫、味甘, 歸脾經、肺經, 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 上述合用, 共奏益氣消脂, 輕身健步之功。 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可常飲。

荷葉薏米茶: 幹荷葉60克、生山楂、生薏米各10克、花生葉15克、橘皮5克、綠茶60克, 共為細末, 以沸水沖泡代茶飲, 每日1劑。

此方適用於痰濁內盛型患者。 臨床表現為面有油光、頭腦昏重、噁心嘔吐、胸悶脘痞、肢麻沉重等。

荷葉性平、味苦,

歸肝、脾、胃經;山楂性微溫, 味酸、甘, 歸脾、胃、肝經, 主治消食健胃, 行氣散瘀;薏米性涼, 味甘、淡, 入脾、肺、腎經, 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花生葉性平, 味甘、淡, 歸肝經, 有清熱解毒、寧神降壓的作用。 橘皮性溫, 味辛而微苦, 入脾、肺經, 有理氣調中, 燥濕化痰之功效;綠茶性微寒, 味甘、苦, 入心經、肺經、胃經, 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述合用, 共奏清熱消食、降脂化濕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