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孩子發燒,家長常犯4個錯

遇到孩子發燒, 不少父母都會焦急萬分, 不知道如何護理, 有時還會採用一些不當方法, 影響治療, 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本期, 本版特邀專家為父母們講講, 如何照顧發燒的孩子。

孩子發燒, 家長常犯4個錯

主講人: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科護理師 林詩婷

發熱是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 或因其他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 使產熱增多、散熱減少, 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 正常體溫在不同個體間稍有差異, 並受晝夜、年齡、性別、活動度、藥物、情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略有波動。

發熱分等級。 如果感覺孩子發燒了,

一定要先給孩子量下體溫再進行護理。 發熱一般分為4個等級:低熱37.5℃~38℃, 中度熱38.1℃~39℃, 高熱39.1℃~40℃, 超高熱41℃以上。

測量體溫有以下幾種方式:腋溫、口溫、耳溫、肛溫。 其中肛溫最準確, 但因為寶寶不配合, 多數家長不喜歡採取這種方式, 而最常用的測量位置是腋下。 測 量體溫時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剛擦浴或洗澡後馬上測;若寶寶腋下有汗, 一定要擦乾後稍等片刻再測;不要在孩子剛喝完熱水或奶後立即測量;孩子哭鬧或劇烈活動 後, 要稍作休息再測體溫。

兩種物理方式助降溫。 1.溫水擦浴:將毛巾浸入水中, 水溫以擰乾的毛巾稍微燙手為宜。 擦浴時, 要注意給孩子保暖。 重點擦拭部位為全身大血管處:頸部、肘部、腹股溝處、膕窩等。 2.冰袋冷敷或使用冰枕:外包毛巾,

避免過冷刺激傷害寶寶。

飲食宜清淡。 小兒發熱時, 消化道分泌液會減少, 消化酶活力降低, 胃腸運動緩慢, 消化機能失常, 導致食欲下降。 此時, 應給孩子吃一些清淡、爽口、不油 膩的食物, 以流食為主。 當體溫下降、食欲好轉後, 可改為半流質食物, 如麵條、軟飯等, 並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 不要隨意忌口, 如果無明顯咳嗽, 可多吃點水 果, 尤其是西瓜, 既能補充水分、糖分和維生素, 又有清熱功效。 此外, 還應注意大便通暢。 小兒高熱時, 要注意及時清潔口腔, 最好每次進食後都用鹽水漱口。

護理誤區。 在很多情況下, 孩子一旦發燒, 家長會採取一些不科學的處理方法, 導致不良後果。

錯誤做法1: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

殊不知, 這樣做不僅影響孩子散熱、降溫, 還會誘發小兒高熱驚厥。 正確做法是: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 脫去過多的衣服或解開衣服, 有利於散熱。

錯誤做法2:選用高濃度酒精或冷水擦浴退熱。 人們通常認為, 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孩子迅速退熱, 實際上卻事與願違。 因為當孩子發熱時, 皮膚血管擴張, 體溫與冷水的溫差較大, 用高濃度酒精或冷水擦浴, 會引起小兒血管強烈收縮, 導致畏寒、渾身發抖等不適症狀, 甚至會加重小 兒缺氧, 出現低氧血症。 正確做法是:用溫水給孩子洗澡, 水溫調節在27℃~37℃之間, 不宜過高。 或者用熱水給孩子泡腳, 可促進血液迴圈, 緩解不適, 有助 降溫。 如果孩子發熱時四肢冰涼, 可在腳下放置熱水袋。

錯誤做法3:馬上服用退燒藥。 許多家長一看小孩發熱, 恨不得用退燒藥馬上給孩子降溫。 殊不知, 降溫過快並不表示 病情有所好轉, 一旦用藥不當, 可能引起小兒大汗淋漓, 出現虛脫等不良反應。 正確做法是: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 可以不用退燒藥, 最好是多喝白開水, 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或採用物理降溫方法;若體溫超過38.5℃, 則可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用藥前, 家長最好仔細閱讀說明書, 或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錯誤做法4:家長自行開“處方”。 臨床發現, 部分家長常自行在藥店給孩子買藥吃。 但由於小兒的病情變化快, 對藥 物的耐受性差, 加上小兒的肝臟解毒功能不足, 腎臟發育不完善, 所以容易受藥物影響, 造成臟器功能損害。

有的家長感冒了, 為防止孩子感染, 就把自己的感冒藥 給孩子吃, 但孩子服藥後可能會出現血尿及藥物性損害。 所以, 建議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使用成人藥物, 自購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