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美國禁售抗菌成分洗浴品 洗浴產品該如何選

對於洗浴用品, 很多人認為抗菌產品洗得更乾淨。 不過, 日前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佈禁售令, 包含特定活性成分的抗菌洗浴產品不得繼續銷售, 因為這些產品在預防疾病和減少傳染病傳播方面不比肥皂和自來水更有效, 而且可能造成長期健康危害。

□觀察篇

19種成分被禁用

據瞭解, FDA此次禁售令適用於包含19種指定成分中一種或多種的抗菌洗浴產品, 這19種成分包括:鹵卡班、氟沙侖、六氯酚、己基間苯二酚、碘複合物(醚基硫酸銨鹽、聚氧乙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碘複合物(烷基芳氧基聚乙二醇磷酸酯)、氯化苄乙氧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泊洛沙姆(碘配合物)、碘伏(5%到10%)、仲戊基甲酚、氧氯苯磺酸鈉、三溴沙侖、三氯卡班、三氯生、三重染料、恩地氯銨碘絡合物等。

19種成分中, 使用最多的兩種成分是三氯生與三氯卡班。 FDA援引的一些研究表明, 長期接觸抗菌產品中的某些活性成分, 比如三氯生與三氯卡班, 會影響人體的抗藥性或激素水準, 造成健康風險。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告訴記者, 三氯生是一種廣譜抗菌劑, 被廣泛應用於洗手皂、浴皂、沐浴液、化妝粉及遮瑕劑、指甲清潔劑、牙膏等日用化學品之中;三氯卡班是一種高效、廣譜抗菌劑, 它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等都具有高效抑殺作用。

李廣瑞同時指出, 儘管業界已經圍繞三氯生等開展了多年研究, 也有一些動物實驗顯示, 三氯生有潛在破壞身體激素正常分泌, 引發過敏, 致癌等風險。 但在人體中, 其影響到底如何, 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李廣瑞提醒, 一些消費者可能認為抗菌洗滌產品對於抗菌更有效, 但目前尚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它們比普通香皂和水更加有效。

美國FDA藥品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珍妮特·伍德科克也公開表示說:“一些資料顯示, 這些抗菌成分如果長期使用, 對於健康的影響可能弊大於利。 ”

據瞭解, 受FDA此次禁售令影響的產品種類主要是液體、泡沫和凝膠洗手液以及沐浴液等, 它們均與水混合後使用, 而免洗洗手液、濕紙巾以及醫院使用的抗菌用品不受這一禁售令的影響。

有報導指出, 美國抗菌洗浴用品市場約40%的產品或2100種產品將受禁售令的影響。 美國FDA在聲明中指出, 雖然廠商宣稱這些成分比一般肥皂具有更好的殺菌效果, 卻無法證明每天使用這些化學物質是安全的, 也無法證明這些物質比一般肥皂更能預防疾病, 或防止某些傳染病的傳播。 為此, FDA將給洗浴產品生產商一年的時間來達到新規要求。 生產商可將相關產品撤出市場, 或者重新配方, 在產品中去除上述19種抗菌成分。 對此, 強生、寶潔和高露潔等生產商表示, 他們正在或已對產品進行重新配方。

美國FDA還表示, 含有苯紮氯銨、苄索氯銨和氯二甲苯酚這三種成分的消費類抗菌洗浴產品暫時仍可繼續銷售,

該機構將等待生產商提交新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

國內部分在售產品含FDA禁售成分

FDA禁售令一出, 引發熱議。 有人表示, 這些抗菌成分可能對身體影響很大, 以後都不要再使用任何抗菌洗浴用品了;也有人表示, 一般消費者難以判斷哪些是抗菌洗浴產品, 哪些是普通產品;也有人表示, 不用抗菌類的洗浴產品總覺得洗不乾淨……

目前國內市面上銷售的部分抗菌洗浴產品含有FDA提出的禁售成分, 在朝陽北路一家大型超市里, 記者仔細查看產品包裝上標注的成分表發現, 某品牌旗下的蘆薈抗菌洗手液和珍珠潤膚洗手液, 其成分表中列有三氯生。 而另一品牌旗下薄荷冰爽健康香皂和滋潤倍護健康香皂,

成分表上則標注其含有三氯卡班, 某品牌部分沐浴露的成分表裡也標注了三氯卡班。

“洗浴產品的成分表通常都標注得非常專業, 都是一長串的化學名詞, 老實說, 有時買這些產品時, 我也會特意看下成分表, 但每次看完都一頭霧水, 最後只能靠自己對品牌的瞭解來買”, 家住萬柳的陳女士告訴記者。

而記者走訪市場發現, 陳女士所言不假, 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洗浴產品成分表上, 少則有十幾種成分, 多則有好幾十種成分, 除了水、香精等常見成分外, 其他絕大部分化學成分對於消費者來說猶如“天書”。

拋開看不懂的問題, 陳女士說:“其實, 我最關心的是這些含有美國FDA禁售成分的產品是合格的嗎?還能使用嗎?”對此,

業內人士指出, 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主要按照中國標準來判斷是否合格, 抗菌、抑菌、消毒等洗護產品如果沒有超出國內生產標準, 都是合格產品。

據瞭解, 根據我國食藥監總局頒佈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 美國FDA這一次禁止使用的六氯酚和三溴沙侖均為化妝品禁用組分, 而三氯卡班和三氯生化妝品則列為准用防腐劑。 其中三氯卡班在化妝品使用時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2%, 三氯生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3%。 而三氯生的適用範圍為洗手皂、浴皂、沐浴液、除臭劑(非噴霧)、化妝粉及遮瑕劑、指甲清潔劑。

一些產品以“無三氯生”為賣點

雖然我國目前並沒有對三氯生與三氯卡班說“不”, 但迎合消費者心理, 一些電商平臺的不少洗浴產品已經打出了“不含三氯生, 無三氯卡班”的旗號。

在淘寶一家店鋪內,記者看到其銷售的數款嬰幼兒洗浴產品都醒目打出了“無三氯生”旗號。一款韓國進口嬰幼兒柚子洗衣皂產品介紹中,醒目打出了“無三氯生”招牌,賣家還特意拍了產品成分表以證“清白”;另一款寶寶專用抑菌洗衣液也同樣醒目標注“無三氯生”,稱自己“不含磷”、“不含三氯生”、“安全潔淨”……

還有不少抗菌洗浴產品自稱是“植物抗菌”,某品牌嬰兒肥皂號稱自己成分主要是“天然椰油精華”,能去除衣物上的大部分細菌。同時稱“含有三氯生的洗衣皂危害寶寶的皮膚”。

另一品牌“葡萄柚嬰兒多效洗衣

皂”同樣號稱是植物抗菌,稱其含有的“葡萄柚提取物的天然材料,可抑制大腸桿菌和黃色葡萄球菌”,並用其品牌和韓國進口品牌、日本品牌、臺灣品牌就是否含“三氯卡班”進行對比,稱日本品牌、臺灣品牌均含“三氯卡班”,韓國品牌未說明是否含有,而自己品牌不含三氯卡班。

記者發現,這些號稱不含三氯生、三氯卡班的洗浴產品,售價均比普通洗浴產品貴上一倍左右。

記者調查中還發現,雖然一些嬰幼兒洗浴產品在使勁撇清與三氯生、三氯卡班的關係,不過,市面上也有一些產品依然標榜含有三氯生、三氯卡班,來證明自己的抗菌效果。如某店鋪銷售的日本原裝進口洗手液,就在產品介紹中詳細介紹稱細菌無處不在,其產品採用的“三氯生殺菌配方”可“有效抑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及傳播疾病”。

免洗洗手液兒童少用

依照FDA公告指出,免洗洗手液不受這一禁售令的影響。不過,FDA同時指出,用普通肥皂與自來水洗手仍是避免病菌傳播的有效方式,如果只有免洗洗手液可以使用,那麼應該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免洗洗手液由於無須沖水,隨身攜帶非常方便,因此,近年來免洗洗手液在市場上所占分量也日益增加。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大部分免洗洗手液的名稱中都包含“健康抑菌”字樣,一些品牌為了強調產品的強效,還會在包裝顯眼位置標注“能抑制99.9%的手部有害細菌”。

在某品牌免洗洗手液介紹中,記者看到,“本品是以乙醇和正丙醇為主要成分,乙醇含量為54%—66%”。另一店鋪銷售的某品牌免洗手消毒液則宣稱自己的有效成分為“聚六亞甲基雙胍鹽酸鹽和乙醇”,其中乙醇含量為50%—60%。另外一品牌免洗抑菌洗手液經典松木200毫升裝則宣稱自己含有“55%—65%乙醇”。還有某品牌乾洗手凝露雖然在成分表中列出了乙醇,但具體含量卻未標注。

此外,還有不少兒童免洗洗手液以“不含酒精”為賣點,如某美國進口免洗洗手液標注產品主要成分為水、苯紮氯銨、中鏈甘油三酯、檸檬酸三乙酯、維生素E等,並醒目標注“0酒精、無添加、不傷手”。

李廣瑞告訴記者,市面上免洗洗手液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酒精為主要有效成分,一般含有50%-80%的酒精,加上20%左右的甘油;另一類是無酒精產品,其主要成分是苯紮氯銨,再加上中鏈甘油三酯、檸檬酸三乙酯等脂類。其中,酒精和苯紮氯銨是免洗洗手液中的消毒成分,甘油及脂類起到護膚作用。酒精是一種普遍用於醫療領域的消毒成分,而苯紮氯銨是一種殺菌劑,具有廣譜、高效的殺菌能力。一般來說,免洗洗手液中苯紮氯銨的成分非常少,濃度低,一般不會對皮膚造成刺激。

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使用免洗洗手液對皮膚是沒有刺激的,安全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對苯紮氯銨或酒精過敏,出現皮膚紅斑、瘙癢等症狀。

雖然大多數免洗洗手液都號稱自己能去除99.99%的手部細菌,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此,李廣瑞提醒,免洗洗手液只能大幅度降低手上細菌的數量,卻不能像洗手一樣去除絕大部分細菌和污垢,所以有條件的話還是儘量用肥皂和流水來洗手。對於免洗洗手液,他建議消費者當做應急產品來使用。在戶外不方便時,可以偶爾使用。

很多針對嬰幼兒的免洗洗手液都以無酒精、含苯紮氯銨更安全為賣點,但事實上,由於酒精具有揮發性,清洗完了之後就會揮發掉,不會殘留在手上,而苯紮氯銨不具有揮發性,有可能會殘留在手上,如果孩子有“吃手”的習慣,被孩子大量誤食的話反而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李廣瑞提醒,兒童儘量少用免洗洗手液。如外出需要使用時,父母要看管好孩子,避免“吃手”等行為。

□服務篇

如何洗手最科學?

FDA指出,抗菌沖洗產品並不比普通產品更好。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清潔皮膚呢?

李廣瑞指出,抗菌素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濃度,並且需要一定的時間。首先,抗菌洗浴產品配合清水使用時,抗菌素濃度難以保證;另外,洗手的三兩分鐘過程,很難達到有效的抗菌效果。

他介紹,停留在人體體表的

病菌是附著在人體表面的油脂上,用普通香皂就能很好地除去絕大部分細菌。既然如此,沒必要非要選用所謂的抗菌洗浴產品。

那麼,怎樣洗手才是最有效的呢?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介紹,正確的洗手方式應該是:先用流動的乾淨水打濕手,然後打上肥皂或者洗手液,互相搓擦,注意手指間和手背,至少15-20秒鐘,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用乾淨的一次性的擦手紙擦乾或者用吹風機吹幹。

殺菌消毒切莫過度

“為了寶寶的健康,我什麼都做到盡可能乾淨,怎麼寶寶還會生病呢?”愛子心切的家長,總是在努力為寶寶營造“無菌環境”,認為一切疾病也就能繞道而行。但事實上,過度追求乾淨等於堵塞了寶寶建立自身免疫力的“通道”,當孩子走出家庭後就失去了抵禦疾病侵襲的防護力。

專家介紹,正常人體內寄存著上百種至上千種細菌,不同部位有不同細菌寄存,這些細菌被稱為人體正常菌群。而那些能導致人體生病的細菌我們通常稱之為致病菌。人體免疫力增強可以抵禦致病菌侵襲,而增強人體免疫力依賴于人體內正常菌群的存在。

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小嬰兒的家長,總處於一種殺菌、消毒的緊張狀態。但是,由於殺菌消毒劑的過度使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人體的正常菌群也遭受著消毒劑的破壞。

此外,過度消毒會導致正常生活環境中細菌明顯減少,對人體免疫刺激不足,非常容易生病,特別是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正常細菌刺激減少,還會導致免疫失衡,出現更多免疫系統疾病,比如糖尿病、類風濕等。

京華時報記者 夏文 無三氯卡班”的旗號。

在淘寶一家店鋪內,記者看到其銷售的數款嬰幼兒洗浴產品都醒目打出了“無三氯生”旗號。一款韓國進口嬰幼兒柚子洗衣皂產品介紹中,醒目打出了“無三氯生”招牌,賣家還特意拍了產品成分表以證“清白”;另一款寶寶專用抑菌洗衣液也同樣醒目標注“無三氯生”,稱自己“不含磷”、“不含三氯生”、“安全潔淨”……

還有不少抗菌洗浴產品自稱是“植物抗菌”,某品牌嬰兒肥皂號稱自己成分主要是“天然椰油精華”,能去除衣物上的大部分細菌。同時稱“含有三氯生的洗衣皂危害寶寶的皮膚”。

另一品牌“葡萄柚嬰兒多效洗衣

皂”同樣號稱是植物抗菌,稱其含有的“葡萄柚提取物的天然材料,可抑制大腸桿菌和黃色葡萄球菌”,並用其品牌和韓國進口品牌、日本品牌、臺灣品牌就是否含“三氯卡班”進行對比,稱日本品牌、臺灣品牌均含“三氯卡班”,韓國品牌未說明是否含有,而自己品牌不含三氯卡班。

記者發現,這些號稱不含三氯生、三氯卡班的洗浴產品,售價均比普通洗浴產品貴上一倍左右。

記者調查中還發現,雖然一些嬰幼兒洗浴產品在使勁撇清與三氯生、三氯卡班的關係,不過,市面上也有一些產品依然標榜含有三氯生、三氯卡班,來證明自己的抗菌效果。如某店鋪銷售的日本原裝進口洗手液,就在產品介紹中詳細介紹稱細菌無處不在,其產品採用的“三氯生殺菌配方”可“有效抑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及傳播疾病”。

免洗洗手液兒童少用

依照FDA公告指出,免洗洗手液不受這一禁售令的影響。不過,FDA同時指出,用普通肥皂與自來水洗手仍是避免病菌傳播的有效方式,如果只有免洗洗手液可以使用,那麼應該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免洗洗手液由於無須沖水,隨身攜帶非常方便,因此,近年來免洗洗手液在市場上所占分量也日益增加。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大部分免洗洗手液的名稱中都包含“健康抑菌”字樣,一些品牌為了強調產品的強效,還會在包裝顯眼位置標注“能抑制99.9%的手部有害細菌”。

在某品牌免洗洗手液介紹中,記者看到,“本品是以乙醇和正丙醇為主要成分,乙醇含量為54%—66%”。另一店鋪銷售的某品牌免洗手消毒液則宣稱自己的有效成分為“聚六亞甲基雙胍鹽酸鹽和乙醇”,其中乙醇含量為50%—60%。另外一品牌免洗抑菌洗手液經典松木200毫升裝則宣稱自己含有“55%—65%乙醇”。還有某品牌乾洗手凝露雖然在成分表中列出了乙醇,但具體含量卻未標注。

此外,還有不少兒童免洗洗手液以“不含酒精”為賣點,如某美國進口免洗洗手液標注產品主要成分為水、苯紮氯銨、中鏈甘油三酯、檸檬酸三乙酯、維生素E等,並醒目標注“0酒精、無添加、不傷手”。

李廣瑞告訴記者,市面上免洗洗手液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酒精為主要有效成分,一般含有50%-80%的酒精,加上20%左右的甘油;另一類是無酒精產品,其主要成分是苯紮氯銨,再加上中鏈甘油三酯、檸檬酸三乙酯等脂類。其中,酒精和苯紮氯銨是免洗洗手液中的消毒成分,甘油及脂類起到護膚作用。酒精是一種普遍用於醫療領域的消毒成分,而苯紮氯銨是一種殺菌劑,具有廣譜、高效的殺菌能力。一般來說,免洗洗手液中苯紮氯銨的成分非常少,濃度低,一般不會對皮膚造成刺激。

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使用免洗洗手液對皮膚是沒有刺激的,安全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對苯紮氯銨或酒精過敏,出現皮膚紅斑、瘙癢等症狀。

雖然大多數免洗洗手液都號稱自己能去除99.99%的手部細菌,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此,李廣瑞提醒,免洗洗手液只能大幅度降低手上細菌的數量,卻不能像洗手一樣去除絕大部分細菌和污垢,所以有條件的話還是儘量用肥皂和流水來洗手。對於免洗洗手液,他建議消費者當做應急產品來使用。在戶外不方便時,可以偶爾使用。

很多針對嬰幼兒的免洗洗手液都以無酒精、含苯紮氯銨更安全為賣點,但事實上,由於酒精具有揮發性,清洗完了之後就會揮發掉,不會殘留在手上,而苯紮氯銨不具有揮發性,有可能會殘留在手上,如果孩子有“吃手”的習慣,被孩子大量誤食的話反而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李廣瑞提醒,兒童儘量少用免洗洗手液。如外出需要使用時,父母要看管好孩子,避免“吃手”等行為。

□服務篇

如何洗手最科學?

FDA指出,抗菌沖洗產品並不比普通產品更好。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清潔皮膚呢?

李廣瑞指出,抗菌素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濃度,並且需要一定的時間。首先,抗菌洗浴產品配合清水使用時,抗菌素濃度難以保證;另外,洗手的三兩分鐘過程,很難達到有效的抗菌效果。

他介紹,停留在人體體表的

病菌是附著在人體表面的油脂上,用普通香皂就能很好地除去絕大部分細菌。既然如此,沒必要非要選用所謂的抗菌洗浴產品。

那麼,怎樣洗手才是最有效的呢?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介紹,正確的洗手方式應該是:先用流動的乾淨水打濕手,然後打上肥皂或者洗手液,互相搓擦,注意手指間和手背,至少15-20秒鐘,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用乾淨的一次性的擦手紙擦乾或者用吹風機吹幹。

殺菌消毒切莫過度

“為了寶寶的健康,我什麼都做到盡可能乾淨,怎麼寶寶還會生病呢?”愛子心切的家長,總是在努力為寶寶營造“無菌環境”,認為一切疾病也就能繞道而行。但事實上,過度追求乾淨等於堵塞了寶寶建立自身免疫力的“通道”,當孩子走出家庭後就失去了抵禦疾病侵襲的防護力。

專家介紹,正常人體內寄存著上百種至上千種細菌,不同部位有不同細菌寄存,這些細菌被稱為人體正常菌群。而那些能導致人體生病的細菌我們通常稱之為致病菌。人體免疫力增強可以抵禦致病菌侵襲,而增強人體免疫力依賴于人體內正常菌群的存在。

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小嬰兒的家長,總處於一種殺菌、消毒的緊張狀態。但是,由於殺菌消毒劑的過度使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人體的正常菌群也遭受著消毒劑的破壞。

此外,過度消毒會導致正常生活環境中細菌明顯減少,對人體免疫刺激不足,非常容易生病,特別是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正常細菌刺激減少,還會導致免疫失衡,出現更多免疫系統疾病,比如糖尿病、類風濕等。

京華時報記者 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