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為何日本人均壽命比中國高?

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4歲, 中國是72歲。 為什麼?答案很可能在腸道裡。

愛腸道 日本人壽命更長

世界微生態學會主席、世界級衛生專家光岡知足曾出版了一本叫做《腸內革命》的健康書, 這位科學家用淺白的語言, 講述了腸道疾病成為“萬病之源”的來龍去脈, 直至目前, 該書依然處於日本出版界超級暢銷書之例。

上海海洋大學陳有容教授曾閱讀過光岡知足先生的20多本著作, 在他看來, 該書的價值不止於學術方面, 更大的貢獻是, 將“腸道性自體中毒是實現長壽的主要障礙”理論(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梅奇尼可夫提出)向公眾做了行之有效的表白,

由此改變了日本公眾的腸道健康觀念, 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人成為全球的長壽冠軍。

人體70%的免疫功能集中於腸道。 據專家介紹, 一個人, 從呱呱墜地起便開始與細菌共生, 同時腸道裡也打響了細菌之間的戰爭。 細菌戰鬥中, 存在著三種力量, 分別為有益菌, 有害菌和中性菌。 而年齡增長、情緒變化、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因素都會令有害菌勢力增強, 從而破壞腸內均衡。 “當體內原生的有益菌無法殺死足夠的有害菌時, 人體的各種病患就開始孕育直至爆發。 ”浙江大學何國慶教授說。

民以食為天, 人體健康卻以腸道為天。 引導國民關愛腸道健康, 已經是一件箭在弦上的事了。

2010年5月26至28日, 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首次將世界腸道健康日引入中國進行宣傳普及。 此前, 世界腸胃病學組織(WGO)將每年的5月29日定為世界腸道健康日。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副秘書長也表示, “我們過去主要關注的是如何促進國內外相關學術方面的交流合作, 但是, 現在我們的工作需要延伸至消費者層面。 ”

有益菌 有害菌 中性菌 菌群平衡讓你的腸道更健康

病來如山倒, 不如預防好。 既然人體很多健康問題來自於腸道內細菌戰爭的勢力不均, 那麼當我們不能改變工作壓力、情緒變化等客觀因素時, 向腸道內輸入“益生菌”, 自然是直接有效的因應之道。

研究表明, 益生菌可以活著到達腸內並增殖,

促進腸道菌群平衡, 進而改善人體健康狀況。 需要強調的是, 並非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 需要滿足以下七個條件:能夠耐受胃液、膽汁的腐蝕, 以存活的狀態到達腸內;能夠在腸內增殖;被科學實驗證明能夠改善腸內菌群;能確保安全性;存活在食品中並能保持有效的菌數;價廉且容易處理。

浙江大學何國慶教授說:“腸道環境健康了, 是身體的健康前提。 由此我斷言, 中國乳酸菌產業的春天真的來到了。 ”他說。 至於如何發現腸道內的菌群失衡, 其實很簡單, “大便是來自腸內的書信”, 也就是說, 一旦發現便秘或腹瀉, 多半就表示腸道存在著菌群失衡的情況。

接下來的問題, 我們應該補充多少益生菌為宜?對此,

上海海洋大學陳有容教授拿出了一組資料:歐洲相關的產品是, 每1毫升產品中所含益生菌數量為10的6次方, 日本的是10的7次方, 中國的標準也是10的6次方, 而養樂多的企業標準為10的8次方。 “為滿足每日攝取的益生菌數量, 如果選購的產品能達到每毫升含有10的8次方當然最好。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