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假苦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Jiǎ Kǔ Guā

【別名】假蒲達(《本草求原》), 包袱草、風船葛(《廣州植物志》), 鬼燈籠、三角泡、三角燈籠(《廣西中藥志》), 金絲苦楝、眼睛草(《泉州本草》)。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倒地鈴的全草。 夏、秋季採收。

【性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 性寒。

②《泉州本草》:辛甘淡, 微寒, 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 利水, 涼血, 解毒。 治黃疸, 淋病, 疔瘡, 水泡瘡, 疥癩, 蛇咬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涼血消瘡, 去黃氣, 理蛇傷。

②《嶺南采藥錄》:煎水洗疥痛, 少入服劑。

③《南寧市藥物志》:消炎解毒, 內服外敷治蛇傷及小兒睾丸熱腫。 煎水洗滌治白泡瘡及陰囊腫痛。

④《廣西中藥志》:治小兒頭瘡及水泡瘡。

⑤《泉州本草》:清熱解毒, 逐血祛瘀, 通五淋, 利小便。 主治諸淋, 大小便不通,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鮮者1~2兩)。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諸淋:幹倒地鈴三錢, 金錢薄荷二錢。 煎湯服。

②治大小便不通:幹倒地鈴五錢。 煎湯沖黃酒服。

③治糖尿病:棕仔草鮮草二兩。 煎服。

④治跌打損傷:倒地鈴三至五錢。 研末, 泡酒服。

⑤治疔毒:倒地鈴鮮草合冷飯粒及食鹽少許搗敷患處。 (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⑥治百日咳:倒地鈴乾草三至五錢。 水煎調冰糖服。 (《閩南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