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跑馬”中的脫水或中暑 如何“救與防”?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李睿琦 通訊員 宋莉萍

長跑活動受到市民的歡迎, 越來越多人參加馬拉松長跑。 雖然炎夏正漸漸離去, 但秋老虎仍令廣東白天的氣溫常常超過攝氏30度, 如何在挑戰自我, 參與“跑馬”的同時遠離脫水、休克等意外事件?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鄭丹文就此向市民支招。

●脫水與休克—— 補水和抬高下肢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鄭丹文介紹, 雖然已入初秋, 但目前廣州的天氣仍然炎熱, 白天出太陽時長時間跑步的話, 體內熱量和水分都在不斷流失, 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補充,

仍然可能出現脫水和休克的情況。 輕者表現為脫水, 即口幹口渴, 心率明顯增快, 體能急劇下降;重者可能會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 即頭暈, 精神萎靡, 肌肉僵硬或萎軟, 甚至出現意識不清。

對策:出現輕度脫水的情況時, 要降低運動強度, 少量多次飲水, 最好是喝含電解質的水如佳得樂、寶礦力水特等, 不要喝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 出現休克時, 鄭丹文提醒, 可以參照心臟驟停的急救流程進行。 如果傷者有意識, 就及時給其補水, 必要時呼救。

鄭丹文強調, 如果跑者失去意識, 但還有呼吸和脈搏, 可以抬高其下肢, 將其頭部傾向一側, 保證氣道暢通, 待其神志清醒後適當飲水。 抬高下肢是跑步急救中常用的方法。 在傷者下肢沒有骨折和大範圍外傷出血時,

可以抬高傷者下肢, 短時間內提高回心血量, 改善迴圈和重要器官供血。 適用於跑步過程中出現意識障礙、腦供血障礙(頭暈、精神萎靡)、外周迴圈受影響(四肢萎軟、厥冷)等情況的急救。

預防:

1、跑步前補液。 一般認為, 運動員或體育活動的參加者在訓練或運動前2小時應飲用400~600毫升液體。 這既能保證機體在運動前的水分充足, 又能將多餘的液體在運動前以尿的形式排出。

2、跑步中補液。 跑步時人的口渴感僅僅是一種防止嚴重脫水的自我保護機制, 不能等到口很渴了再補液。

3、跑步後補液。 跑步後補液的目的在於補充長跑過程中丟失的水和電解質。 在跑步後攝入含有適量鈉、鎂和鈣的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有助於維持機體的電解質平衡。

不建議在跑步後飲用含咖啡因、酒精的飲料, 純水、汽水也不推薦。

●跑步中暑——

喝藿香正氣水沒用

鄭丹文表示, 中醫和西醫都有“中暑”一說, 但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西醫中暑指的是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期作用下, 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 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跑步中常遇到的中暑就是這一類中暑, 喝藿香正氣水不僅沒用, 因其含有酒精成分, 甚至可能有害。 跑步中暑通常發生在“高溫”和“高濕”的環境中, 根據中暑的嚴重程度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出現熱痙攣時, 表現為肌肉痙攣, 沒有明顯體溫升高,

無神志改變。 此時需要到陰涼處休息, 喝點含糖和電解質的飲料、果汁、水等。 肌肉痙攣可以通過冰敷和按摩來緩解。

另外, 在高溫環境中運動出大量的汗後, 如果出現噁心、頭暈、嘔吐、肌肉痙攣、疲乏無力、心動過速、低血壓情況, 體溫可能輕度升高, 神志清醒, 但有惡化為熱射病的風險。 對於熱衰竭患者的現場救治原則就是補水降溫。 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把患者移動到陰涼處, 脫去多餘衣物, 噴灑涼水降溫, 給其服用電解質飲料, 如果汁或水。

預防:

1、如果氣溫高於30攝氏度, 相對濕度大於85%時, 跑者務必提高警惕。

2、及時喝水, 不要等到口渴了以後才開始喝水。 可以適當喝點含電解質的飲料, 或自備一瓶淡鹽水隨時補充水分。

3、如果一定要在太陽下跑步,

最好穿淺色、透氣、寬鬆的速幹面料服裝, 或戴遮陽帽和墨鏡。

4、如果出汗多並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 要趕緊停止運動並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