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連圖片大全大圖

談起黃芩堅信大伙兒全是很了解的, 由于在俗話中有“有苦說不出, 有苦難言”的叫法, 得以表明黃芩的口味是有多苦, 可是黃芩的關鍵功效是清熱解毒化濕、祛火祛毒等層面。 盡管味兒偏苦, 可是在功效與作用上則是作用很高的, 因而建議大伙兒要依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適當的服用。 此外, 由于黃芩中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下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黃芩的形狀特點

根狀莖淡黃色, 常發枝, 密生大部分根須。 葉有長柄;葉子略帶輪生, 卵狀三角形, 寬達10公分, 三全裂, 中央全裂片卵狀棱形, 長3-8公分, 寬2-4公分, 頂部急尖, 具長0.8-1.8公分的細柄, 3或5對掌狀深裂, 在下面瓦解深刻, 深裂片相互距離2-6mm, 邊沿生具細刺尖的銳鋸齒狀, 側全裂片具長1.5-5mm的柄, 斜卵型, 比中央全裂片短, 不一二深裂, 雙面的葉柄突起, 除表層沿脈被短軟毛外, 其他沒毛;葉莖長5-12公分, 沒毛。

花葶1-2條, 高12-25公分;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3-8朵康乃馨;苞片披針形,

三或五掌狀深裂;花萼淺綠色, 長橢圓狀卵型, 長9-12.5mm, 寬2-3mm;花朵線型或條狀披針形, 長5-6.5mm, 頂部漸尖, 中央有蜜槽;雌蕊約20, 花藥約長1mm, 花絲長2-5mm;心皮8-12, 花柱微外彎。

蓇葖長6-8mm, 柄約與之等長;種子7-8粒, 長橢圓型, 約長2mm, 寬約0.8mm, 深褐色。 2-3月盛開, 4-6月結果。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黃連的功效

清熱解毒化濕, 祛火祛毒。 用以寒濕痞滿, 嘔吐, 瀉痢, 黃疸, 高燒神昏, 內火亢盛, 鬧心失眠, 血熱吐衄, 眼赤吞酸, 牙痛, 解渴, 癰瘡癤癰;特色療法濕疹, 濕瘡, 耳孔出膿。 酒黃芩善清上焦火熱。 用以眼赤, 口腔潰瘍。 姜黃芩清胃和胃止嘔。 用以熱寒互結, 寒濕中陰, 痞滿嘔吐。 萸黃芩舒肝和胃止嘔。 用以肝胃不和, 嘔吐吞酸。

黃芩的運用:

1、寒濕痞滿, 嘔吐吞酸尤長于清中焦之熱, 醫治因為寒濕阻礙中焦, 氣輪不暢引發的脘腹痞滿、惡心干嘔常配蘇葉用, 如蘇葉黃連湯。 或配柴胡干姜半夏如半夏瀉心湯。 配熟石膏, 可治胃熱嘔吐, 如石連散。

2、寒濕瀉痢, 本產品為醫治瀉痢的要藥, 單用合理。

3、高燒神昏, 鬧心失眠,

血熱吐衄尤善清瀉心經絡實火, 可用以醫治內火亢盛引發神昏、心煩之證。

4、癰瘡癤瘡, 眼赤牙痛

5、解渴, 善清胃火可用以醫治胃熱熾盛, 消谷善饑之解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

6、特色療法濕疹、濕瘡、耳孔出膿制為乳膏外用能冶療皮膚濕疹, 濕瘡。 取之浸汁涂傷處,

能冶療耳孔出膿。 煎汁滴眼, 能冶療眼簾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