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胃寒胃熱區分是怎麼樣的呢

隨著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不斷加大, 因此很多朋友只有通過拼命的工作, 這樣才能更好的保住他們的飯碗, 從而也能獲得更豐富的物質條件。 可是這種繁忙的工作方式往往會讓他們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從而引發一些胃病的出現。 因此胃寒胃熱區分是怎麼樣的呢?針對這個問題, 接下來的時間就請朋友們和我一起去看看。

胃寒證

胃寒證多由外來寒邪直接侵犯胃腑, 或過食生冷, 寒邪停聚胃腑而發病。 胃寒證又分胃寒實證和胃寒虛證。

胃寒實證:大多突然起病, 腹部受寒或過量進食生果、冷飲導致, 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 疼痛劇烈, 口淡不渴, 甚至有頭痛, 骨節肌肉酸痛, 舌質淡, 苔白厚。 病情輕的, 用熱水袋外敷, 或喝熱水、生薑水, 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即可。 若病情較重, 則需要用乾薑、高良薑、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胃寒虛證:則常常病情較長,

口泛清水或酸水, 四肢不溫, 口淡不渴, 小便清, 大便爛, 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病, 舌淡, 苔白。 表現為胃痛, 輕則綿綿不已, 重則劇痛, 遇寒加劇, 如果用熱水敷, 則“得溫痛減”。 胃虛寒證應在用健脾胃藥物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的藥, 如乾薑、花椒、胡椒、桂枝等。

胃熱證

胃熱(火)證又分胃實熱證或虛熱證, 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而成, 或因心情抑鬱, 鬱而化火等導致胃熱證。

胃實熱證:大多表現為胃部疼痛或有灼熱感, 伴有口臭或牙齦腫痛, 口舌生瘡, 大便幹結, 心煩失眠, 舌紅苔黃, 脈滑數。 這種情況可以用金銀花、石膏、蘆根、虎杖、丹皮、梔子、大黃等瀉火清熱解毒的藥物, 也可配合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中成藥應急治療。

煲湯時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輔助治療。

胃虛火證:表現為胃部不適, 口幹口苦, 口腔潰瘍, 勞累後或熬夜後加重, 口臭, 大便幹, 口幹不想喝水, 舌淡胖大稍嫩紅, 脈細數等。 虛火時, 要養陰清熱或益氣清熱, 用生地、石膏、麥冬、太子參、沙參等藥物, 煲湯時可用生地、麥冬、沙參、五爪龍等。

以上幾段文字內容就為我們很好地介紹了胃寒胃熱區分, 在此我衷心希望廣大朋友們能夠認真閱讀上面的內容, 這樣心中對於胃寒胃熱的區分才會顯得更加的有經驗和心得。 當然我也想再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這樣才會減少胃部的負擔, 從而也能預防一些胃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