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急性胃腸炎的預防與治療

急性腸胃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症, 臨床表現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 本病常見於夏秋季, 其發生多由於飲食不當, 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 中醫根據病因和體質的差別, 將胃腸炎分為濕熱、寒濕和積滯等不同類型。

急性胃腸炎的預防

1、隔離帶菌者, 切斷傳染源。

2、食品和飲水衛生是預防急性胃腸炎的首要措施, 特別是對乳製品、蛋、禽、肉類更要經過嚴格檢疫。

3、不吃腐敗和不新鮮的海產品, 隔餐食物要充分加熱。

4、不吃病死的家禽肉, 對於盛過這種肉的容器、切過這種肉的刀板要嚴格消毒,

手要徹底清洗。

急性胃腸炎的治療

對於已患有急性胃腸炎的病人要及時治療, 包括臥床休息和對症治療:

1、病情較輕的病人常不需要特殊治療, 一般可在1~2天內自愈。 飲食要容易消化, 如細麵條、稀飯、發麵饅頭等, 禁食生硬、辛辣飲食。

2、對於有傳染性的急性胃腸炎患者要徹底治療, 大便培養3次陰性後方可解除隔離。

3、中、重度的病人由於嚴重的嘔吐和腹瀉, 可使胃腸道丟失大量液體, 出現水及電解質平衡紊亂, 如等滲或高滲性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及低鉀血症, 並出現全身中毒症狀, 所以應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還常需應用抗菌藥物治療。 常用的抗菌藥物有:

對於有敗血症的病人要聯合應用抗菌藥, 常用的有複方新諾明、氯黴素、氨苄青黴素、滅滴靈等,

一般需要靜脈給藥, 如有細菌培養及藥敏報告, 應更換敏感的抗菌藥物。 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腹瀉有促進毒素排出的作用, 故止瀉藥應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