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嬰兒憋氣臉紅掙扎怎麼回事

嬰兒出現憋氣臉紅掙扎的現象, 既有正常的情況, 也可能是因為缺鈣的表現, 孩子憋氣臉紅看起來比較使勁, 其實有時候這屬於孩子的一種鍛煉的方法, 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一個表現, 當然如果頻繁的出現這種情況, 可能就是因為缺鈣的原因造成的, 這時候應該及時的, 檢查是否缺鈣, 及時的進行補鈣。

嬰兒憋氣臉紅掙扎怎麼回事

成人伸懶腰就是把手臂向上抬高伴有意識控制下肌肉收縮的一種運動。 然而, 新生兒期也會有, 由於新生兒肌肉還不強大, 故動作不會像成人那麼明顯, 看起來就像在使勁兒。 全身大部分肌肉較強的收縮, 將肌肉血管中較多的血液擠壓出來趕回心臟, 改善血液迴圈。 在此過程中可以看到毛細血管充血而使顏面皮膚發紅, 新生兒皮膚較薄故更加明顯, 也就容易臉紅。 腹部肌肉收縮擠壓腸管, 增加腸道蠕動功能,

父母發現寶寶此時有“打屁”“排便”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成人在椎體外系障礙時可出現舞蹈樣運動(是一種快速的、不規則的、無目的、不對稱、運動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動作, 可發生於面部、軀幹、肢體等), 但在新生兒期是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 可發生間斷舞蹈樣肢體動作或肌肉顫動, 隨著神經系統發育成熟而消失。 當然有些疾病早起也可出現上述症狀, 如果新生兒宮內有窘迫、出生時有窒息等病史, 建議還是早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以下異常症狀, 父母需要瞭解

1.陣攣:指急劇地用外力使骨骼肌伸展時, 隨即出現節律性的伸張反射, 是多次的、反復的肌肉收縮;當錐體路發生損傷, 從而解除了對反射中樞的抑制, 或是由於中樞的興奮性異常增高時則出現此種現象。 這時需要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系統檢查。 2.嬰兒痙攣症:是腦部疾病誘發的。 本病死亡率占10%以上, 而90%以上有智慧低下, 因此, 認清此病, 及時予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臨床表現分四種:鞠躬樣痙攣:突然發生短暫的全身肌肉痙攣,

軀幹和腿彎曲, 雙臂向前向外急伸。 點頭樣痙攣:肌肉痙攣局限於頭頸部, 出現點頭樣發作。 閃電樣痙攣:持續時間非常短暫, 只有當發作時碰巧注視著患兒才能察覺。 不典型的發作形式有不對稱的痙攣, 如:頭向一側旋轉或一側肢體抽搐, 頭向後仰, 眼向上翻, 伸腿、呈角弓反張等。

3.屏氣發作: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發作性神經官能症。 當嬰兒受到疼痛等刺激後即高聲哭叫, 過度換氣, 接著就屏氣、呼吸暫停、口唇發紫、四肢強直, 嚴重者可以短時期意識喪失及四肢肌肉的陣攣性抽動。 全過程約一分鐘左右, 多見於2-3歲小兒。 本病一般不需藥物治療, 矯治的關鍵在於正確地教養。 專家建議如果有上述情況應儘早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