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科研解析出老年癡呆症發病蛋白精細結構

今天上午從清華大學獲悉, 該校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與老年癡呆症發病直接相關的一種蛋白酶體的精細三維結構。 該成果為理解老年癡呆症的發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線索, 甚至可能有助於設計出新的治療藥物。 近日該成果以長文形式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線上發表。

據介紹, 老年癡呆症的學名為阿爾茨海默症, 是一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臨床表現為腦組織切片中出現澱粉樣斑塊, 神經元逐漸死亡, 人的認知和記憶能力受損, 大腦功能逐漸喪失, 病人逐漸喪失獨立生活能力,

最後腦功能嚴重受損直至死亡。 美國前總統雷根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都罹患該疾病。 我國目前大約有50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 占世界發病總數的四分之一。 由於缺乏特效藥物, 該疾病不但給病人及家屬造成極大痛苦, 也同時帶來沉重的社會負擔。

施一公介紹, 此前的研究表明, 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和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 澱粉樣斑塊是由γ分泌酶複合物異常切割“澱粉樣前體蛋白”而產生過量易聚集的一種肽段所致。 γ分泌酶複合物包括早老素等四個活性亞基, 而目前早老素上已經鑒定出150多個與老年癡呆症有關聯的氨基酸突變。 因此, 解析人源γ分泌酶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將對理解該蛋白正常工作及致病機理,

有重大科學意義,“解析出來後,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突變後的效果。 也許可以有助於人類設計出新的老年癡呆症治療藥物。 當然, 這是以後的事情。 ”施一公說。

據瞭解, 目前世界上有幾十個課題組在緊張地開展這個課題研究, 但之前國外科學家只能將該蛋白酶解析到12埃的解析度, 而此次施一公團隊將該蛋白酶解析到了4.5埃的解析度, “好比國外科學家是100米外看一個饅頭, 我們現在是5米外看一個饅頭。 我們還在努力做更高精度的解析, 目標是10釐米外看一個饅頭, 並且還要咬它一口。 ”施一公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