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出汗過多過少都是虛症

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如果感覺手部經常出汗, 可能大家都會知道是腎虛的原因, 而如果手部經常不出汗其實也是腎虛的原因, 相信大家也許不知道, 一般來講, 大多數人人如果不出汗或者不唱出汗就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換句話說就是排毒功能有障礙, 那麼該如何才能夠讓自己出汗呢?而出汗頻繁的人該如何才能夠少出汗呢?大家可能不太知道, 其實這些症狀都是腎虛的原因, 那麼該如何治療腎虛呢?下麵請看下文。

在中醫裡存在汗症這一疾病, 一部分特別不容易出汗的人, 首先他們的皮膚比較密實, 其次說明他們的體內調節系統比常人弱, 不出汗或不常出汗就會為肝臟帶來更大的負擔, 排毒能力也較常人更差。

而對於出汗過多的人來說, 首先要分動汗與靜汗。 所謂動汗即是指人體運動過後而出汗, 這時出汗過多會大量消耗人的體力。

老中醫提醒, 汗液屬於人體陰液的一種表現形式, 過分耗散就會導致陰虛、血虛, 對心臟也有負面影響。 因此, 動汗過多要及時補充水分、鹽分。

靜汗則表現為自汗、盜汗等。 一些人走兩步就會大汗淋漓, 這就屬於自汗, 多為陽虛、氣虛。

自汗過多的人一般毛孔較松、關不緊, 很容易引起感冒, 平時表現為氣短、乏力等症狀。 這類人群可用黃芪進行調養。

而盜汗是指入睡後汗出異常, 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多發, 通常主要是由於陽虛、肝虛, 表現為脾胃不好等。 老中醫建議, 這類人群可在平時用糯稻根煮水或六味地黃丸等進行調養。

老中醫提醒, 不同部位出汗也有講究。 頭面部汗多的人群多屬於氣虛、脾虛, 表現為口渴、不想吃飯,

多為積食, 可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

而手足心多汗多半是心脾虛, 也可能是胃熱或熱證。 心窩、胸口多汗則通常是虛證的表現, 要防止思慮過度。

此外, 老中醫提醒, 汗的顏色要尤其注意。 如果出現黃汗則要開始警惕, 平時可多增加清熱瀉火的食物。 但汗味重並不用太過擔心, 尤其是女性常常會選擇使用一些抑汗產品, 這反而會影響人體正常排毒。

相信看過本文的人大家都知道了出汗多與少都是不好的, 我們可以從日常的飲食抓起, 而且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注意強身健體, 只有強健體魄才能夠確保自身的身體健康, 還有大家不要盲目從醫, 不要感覺自身可能存在問題就去打針吃藥,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的運動和飲食換來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