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這又該如何治療呢?

相信大部分人對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這種疾病是很陌生的, 實際上, 這種疾病的危害性比較大, 醫學上一直在尋找有效治療的方法, 但直到今天也沒有非常有效的方法, 患者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康復。

一、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 對症治療可緩解症狀。 左旋多巴可緩解肌肉強直及其他帕金森症狀, 氯苯氨丁酸可減輕痙攣, 金剛烷胺可改善共濟失調, 再通過理療、康復訓練, 從而使患者盡可能維持最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臨床表現

1.初期

首發症狀多表現為下肢共濟失調, 表現為走路時步履不穩, 肢體搖晃。 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

2.中期

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 無法控制音調。 眼球轉動不平順, 影像容易產生“重疊”。 肌肉不協調感加重, 無法寫字。 有時感到吞咽困難, 進食時容易嗆咳。

3.晚期

說話極不清楚, 甚至無法語言。 肢體乏力, 不能站立, 需靠輪椅代步。 理解能力逐步下降, 最後失去意識, 昏睡不醒。

三、預後

雖然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此症, 但假如能重視身體的保養, 注意飲食、起居, 定期做運動, 配合小腦萎縮症需要的複健訓練, 持之以恆地練習, 將有助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 以下是一些複健治療的建議:

1.儘量保持與社會接觸, 爭取生活平衡。

2.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盡可能與別人多交往, 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

3.培養運動習慣: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狀態的運動, 以維持心肺耐力、肌力, 使身體的柔軟度處於最佳狀態。

4.注意生活起居: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勢太久, 常常活動手腳。

5.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言語治療, 用以舒緩病情。

6.親人的愛心照顧可增強患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