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滇高良薑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滇高良姜始載于《滇南本草》, 名良薑。 《植物名實圖考》卷二十五芳草類載:高良薑, 滇生者, 葉潤根肥, 破莖生葶, 先作紅苞, 火焰炫目;苞分兩層,

中吐黃花, 亦兩長瓣相抱。 複突出尖, 黃心長半寸許, 有黑紋一縷, 上綴金黃蕊如半米。 另有長須一縷, 尖擎小綠珠……故圃中多植之。 根據上述及附圖, 應為喙花薑 Rhynchanthus beesianus W.W.Smith,而非高良薑Alp

【拼音名】Diān Gāo Liánɡ Jiānɡ

【別名】良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喙花薑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ynchanthus beesianus W.W.Sinth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 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喙花薑, 多年生草本, 高0.5-1.5m。 具肉質、增厚的根莖, 鬚根粗, 密被茸毛。 莖中部以下被張開的鱗片狀鞘。 葉片3-6枚;葉柄極短, 長約4mm, 內面紅色;葉舌膜質, 長約2mm, 鞘部張開, 具紫色斑紋;葉片橢圓狀長圓形, 長15-30cm, 寬4.5-9cm, 先端短尾狀漸尖, 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兩面均無毛, 幹時邊緣褐色。 穗狀花序頂生, 長10-15cm, 直立, 有花約12朵, 花序柄短;苞片線狀被針形,

長3-7cm, 鮮時紅色, 平時紫紅色, 薄膜質, 小苞片管狀, 長約1.5cm;花萼管長2.5-3cm, 上部一側開裂, 先端2裂, 具2個綠色的小尖頭;紅冠管長2-4.5cm, 紅色, 上部稍擴大, 裂片卵狀被針形, 長1.5-3cm, 直立, 上部淡黃色, 基部淡紅色, 無唇瓣及側生退化雄蕊;花絲突出於花冠之外, 舟狀, 長約4.5cm, 基部較闊;花藥長6-8mm, 花柱線形;子房被短柔毛, 長約5mm。 花期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1900m的疏林、灌叢、草地或附生於樹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中開胃。 主脘腹脹痛;食滯不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