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恒山湯的功效與作用

談到養生, 並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 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 尤其是現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 不但要吃得健康, 還要吃出功效, 為此, 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 其中, 恒山湯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別名】 常山湯(《外台秘要》卷五)。

【處方】 恒山9克 烏梅3~7枚 香豉9克 竹葉12克 蔥白l握

【制法】 上藥五味, 哎咀。

【功能主治】 截瘧宣邪。 治腎熱發為瘧疾。 發時寒顫, 先寒後熱, 腰脊酸痛, 轉動不利, 頭昏目眩, 大便不爽。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 煎至400毫升, 去滓, 分二次服。

首次應在瘧發前半日許服下, 至發時服完。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別名】 常山秫米湯、秫米湯、秫米常山甘草湯

【處方】 恒山3兩, 秫米220粒, 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 肺熱痰聚胸中, 來去不定, 轉為瘧, 其狀令人心寒, 寒甚則發熱, 熱則善驚, 如有所見者。

【用法用量】 常山秫米湯(《聖濟總錄》卷三十六)、秫米湯(《普濟方》卷一九八)、秫米常山甘草湯(《痎瘧論疏》)。 本方方名, 《外台》引作“常山湯”。

【注意】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等。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五臟之瘧皆在於經, 總以恒山、蜀漆為破的之金鞞;熱在於脾, 令人腹痛腸鳴, 又須甘草為引, 以滋燥竭之土;熱在於肺, 令人痰聚胸中, 來去不定, 又須秫米為引, 以護傷殘之氣。

【摘錄】 《千金》卷十

【處方】 恒山6分, 甘草4分, 知母3分, 麻黃3分,

大黃4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瘧, 痰實不消。

【用法用量】 以水5升, 煮取2升, 分3服, 至發時令盡。

【摘錄】 《醫心方》卷十四引《范汪方》

【別名】 常山飲

【處方】 小麥1升, 淡竹葉1虎口, 恒山3兩。

【功能主治】 斷痎瘧。 主小兒溫瘧。

【用法用量】 常山飲(《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本方方名, 《外台》引作“常山湯”。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恒山專滌內蘊之痰, 為截瘧之峻味;小麥、竹葉專清胃中煩熱也。

【摘錄】 方出《醫心方》卷十四引《小品方》, 名見《千金》卷五

【處方】 恒山2兩, 甘草1兩, 大黃2分, 桂心6銖。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瘧疾十歲、二十歲。

【用法用量】 以恒山酒漬1夜;諸藥以酒3升, 水2升, 煮取7合, 頓服。 下、吐, 愈。

【摘錄】 《醫心方》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處方】 恒山3兩, 烏梅3-7枚, 香豉8合, 竹葉(切)1升, 蔥白1握。

【功能主治】 腎熱發為瘧,

令人淒淒然腰脊痛, 宛轉大便難, 目眴眴然, 身掉不定, 手足寒。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 《外台》引作“常山湯”。

【注意】 忌生蔥、生菜等。

【摘錄】 《千金》卷十

【處方】 恒山1分, 甘草1分(生用), 蜀漆半分, 犀角屑半分。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傷寒結胸, 煩滿, 喘息稍急, 湯飲不下。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盞, 煎至5分, 去滓, 不拘時候頓服。 須臾當吐為效。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處方】 柴胡8兩, 恒山12兩, 芒消12兩, 大黃12兩, 黃芩6兩, 龍膽6兩, 茵陳6兩, 秦艽6兩, 梔子14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急黃, 酒黃, 心黃, 勞黃, 氣喘欲發。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水1盞, 煎至6分, 去滓, 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雞峰》卷九

恒山湯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 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 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 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

所以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