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跑步送髖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很多人平時都有跑步的習慣, 不過在跑步的時候是有方式方法的, 大多數人在跑步的時候, 普遍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跑了沒多長時間, 就覺得腳酸, 有時候還特別累, 不想在跑步了, 通常會覺得跑步比較累, 其實如果在跑步的時候能夠送髖的話, 這樣跑起步來是非常輕松的, 下面介紹跑步送髖的正確方法。

跑步送髖的正確方法

跑步技術中的主動送髖, 腰是會扭動的。 大腿帶動小腿, 伸展髖關節的過程中, 就是使用腰力的時候。 這就為送髖設下了一個前提:腰腹力量一定要練好!

送髖的關節角度

大腿抬起, 小腿和大腿夾角約90度。 送髖的角度是影響步頻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提高送髖頻率的首要條件是高抬大腿。 大腿和軀干也可以大于90度夾角。

送髖的方向

正確的送髖方向和速度方向相一致, 即前后方向擺動。 反之會在時間上影響運動員的成績, 而且由于多跑的距離所做的無用功多消耗了體力和能量。

髖后部:伸髖肌群。 髖部正后方的臀大肌, 以及上方的背部肌群、下方大腿后側肌群都屬于“伸髖肌群”, 為下肢蹬伸提供充沛動力。

髖外側:外展肌——臀中肌。 臀中肌位于髖外側, 主要功能為大腿外展,

還可以穩定骨盆和膝關節, 減少下肢受傷。 跑步時的髂脛束摩擦綜合征等膝傷很大程度上就跟臀中肌無力有關。

髖前部屈髖肌—髂腰肌。 髂腰肌的主要功能是屈髖, 也就是擺腿, 對步幅和步頻的影響都很大。

髖內側:內收肌群。 髖內側肌肉由大收肌等五塊肌肉組成,

合稱內收肌群, 主要功能為內收大腿。 如果內收肌力量不足, 容易形成O型腿;還會造成蹬伸時大腿內旋和腳掌 “內扣” 動作不足, 容易出現外八字腳。

除了送髖, 還要學會收髖。 在蹬出去之后依靠臀部、背部、大腿后側的力量把腿收回來, 避免“拖步子”, 這樣才能保證高步頻和較短的著地時間。 感覺髖部的轉動, 將髖視為發力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