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包袱七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Bāo Fu Qī

【別名】半碗水、鐵骨散、包袱蓮、一塊磚

【來源】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水八角蓮的根和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ysosma difformis(Hemsl.et Wils.)T.H.Wang[Podophyllum difformis Hemsl.et Wils.]

採收和儲藏:4-10月採收,

洗淨,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水八角蓮, 多年一草本。 戲直立, 細弱, 無毛, 基部有黃棕色薄紙質的鱗葉包被。 根莖橫走, 細小, 節間有近圓形的碗狀小凹, 生多數側根, 表面黃棕色, 被白色或淡黃色毛。 葉互生, 薄紙質;葉柄著生於葉片的中部, 長5-10cm;葉片通常2, 稀3, 葉不等大, 表狀多種, 常呈偏心形, 長5-11cm, 寬8-18cm, 先端為寬楔形, 基部多為圓形, 上面有時帶紫紅色, 下面綠色或傑綠色, 邊緣不裂或有時具不明顯的4-8淺裂, 有稀疏的腺狀鋸齒。 傘形花序有花2-5朵, 生於離葉不遠的葉柄近頂處, 花梗長不及2cm, 下彎, 有長柔毛;萼片早落;花瓣6, 深紅色, 淺狀長圓形;雄蕊6, 長約7mm, 內彎, 藥隔先端延長成細尖。 子房上位, 一室。 漿果小, 球形。 種子多數。 花期4-6月, 果期6-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生海拔800-1800m的山坡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不規則條塊狀巔徑3-6mm, 表面紅棕色, 環節不期明顯, 有眾多須狀根。 根長可達10cm, 直徑0.5-1.5mm, 表面棕紅色, 有縱行細紋理, 鬚根痕圓點狀, 黃色。 質硬, 根莖折斷面平坦, 皮部狹窄, 木部黃色, 環列, 凸出, 髓部圓形, 黃白色;根折斷面平坦, 黃色, 中柱點狀, 色稍深。 氣微, 味苦。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皮層薄壁細胞有的壁木化, 具紋孔, 近維管束處散列數個成群的纖維及石細胞。 維管束外韌型, 韌皮部壓縮狀;木質部內側有石細胞群, 石細胞多橢圓形, 孔溝明顯。 髓大, 由薄壁細胞組成。 本品含草本酸鈣簇晶及澱粉粒。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皮層寬廣, 內皮層明顯。 初生木質部4-5原型, 中央全部為纖維, 纖維多角形, 壁厚, 強木化, 孔溝明顯, 胞腔小孔狀。

【鑒別】取本品粗粉1g, 加乙醇10ml, 回流提取20min, 濾過。 取濾液1ml, 加3%碳酸鈉溶液1ml, 在沸水浴中加熱3min, 冷去加新配製的重氮化試劑2滴, 顯紅色;另取濾液1ml , 加鹽酸4-5滴及少量鎂粉, 在沸水浴中加熱3min, 顯紅色。

【性味】味苦;辛;性涼;有毒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祛瘀止痛。 主咽喉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腮腺炎;毒蛇咬傷;瘰鬁;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2g;磨汁或浸酒塗, 搗爛敷或研末調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