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煎中藥可以用自來水嗎

煎中藥可以用自來水嗎

我們知道, 為了消毒殺菌達到飲用安全, 自來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 並使其含有一定量的餘氯(大於0.3毫克/升)。 而氯是一種較強的氧化劑, 同許多有機物可發生氧化反應。 若是用這種水來煎中藥, 必然會對中藥有效成分有所影響, 使藥效大打折扣。

那麼, 怎樣去除生自來水中的餘氯呢?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是:將水燒沸即可——水在加熱的過程中, 其中的餘氯會隨水汽逐漸蒸發掉。

但要注意, 剛燒開的水(包括溫水)煎中藥也不好。 這是因為用開水煎中藥不利於水分滲入藥物組織內部,

有礙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特別是含有澱粉的中藥, 如山藥、芡實、薏苡仁等更易使澱粉凝結, 導致有效成分無法煎出。

忌用熱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熱水煎煮, 中藥才表層的澱粉、蛋白質等成分會突然受熱而糊化或凝固, 妨礙澱粉、蛋白質本身的浸出, 也阻礙中藥材內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 正確的做法是先把藥物用涼開水浸泡一段時間後(30分鐘左右)再煎, 這樣有利於中藥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潤、溶解、浸出。 現在城鎮居民的生活用水, 多是自來水, 它既不是天水類(雨霧雪水), 也不同于地水類(江湖河水), 而是經過化學處理的水。 為了保證對水的消毒。 自來水必須含一定量的餘氯, 而水質較差的地區, 餘氯含量更大。

氯是較強的氧化劑, 同許多有機物可發生氧化作用。 由於涼開水已煮沸過, 餘氯都已揮發, 這就避免了餘氯對有效成分的破壞作用。 同時, 在水的加熱過程中, 由於生水中鈣和鎂的重碳酸鹽分解沉澱, 降低了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 從而減少藥材中有效成分與鈣鎂離子結合沉澱的機會, 使藥汁中有效成分濃度提高。 所以煎煮中藥以涼開水為好。

正確的做法是:

先把開水放涼, 再加入藥物中, 浸泡一陣子(約30分鐘), 然後置於火上煎煮, 這樣才能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從而使藥物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當然, 第二煎用開水或溫水則無妨。

煎中藥加多少水

1、傳統加水法

將中藥置於砂鍋內, 用手將藥攤平, 然後加入高出藥面3-4釐米的水。

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 使用最多, 但是準確度稍差。 若藥中花(如旋複花、袋袋花等)、葉(如桑葉、枇杷葉等)類較多時, 還可適量多加些水。

2、量器加水法

即採用量杯或量筒加水, 按不同的藥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 一般而言, 調理、滋補類藥, 頭煎 700-900毫升, 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藥, 頭煎400-600毫升, 二煎280-300毫升;其他頭煎500-700毫升, 二煎300-350毫升。 此法比傳統加水法準確, 但是, 若遇到藥物量多時, 加水量則顯得少些。

3、重量加水法

即按藥物的總重量, 確定加水量。 將配好的中藥(1劑)稱一下重量, 然後根據1克中藥加10毫升水的原則, 把總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 餘下的35%留給二煎用。 例如, 滋補調理藥人參養榮湯, 藥物總重量為150克, 加水量應為1500毫升, 頭煎應加65%即為975毫升,

二煎加水35%為525毫升。 該方法加水準確, 特別是藥物種類多、藥量大的中成藥方劑更為適宜。 此法雖然比以上兩種方法麻煩, 但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