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結婚半年才知道婆婆是小三

蔣笛是在結婚半年後, 才聽說了婆婆的風流韻事。 結婚半年, 丈夫陳驍帶她回婆家吃飯的次數扳著指頭都數得出來, 她還埋怨過陳驍不懂事, 讓人以為娶了媳婦忘了娘。 陳驍每次都東拉西扯敷衍了事, 如今, 想想婆婆的往事, 蔣笛心裡默默打了個哆嗦。

“你還不知道啊小蔣, 你婆婆當年……嘖嘖……”一條巷子坐的都是老鄰居, 那口氣, 那神情, 後來蔣笛每一次回想都牙根發緊。 晚上吃過飯, 她還是忍不住問了丈夫, 本在沙發上柔情蜜語摟著她的手臂一下僵了。 蔣笛心裡一沉:“以前你怎麼不告訴我。 ”

陳驍不說話,

抬起手拿了遙控器“叭叭叭”換台, 電視裡正在轉播F1賽車, 輪胎摩擦地面的聲音刺得人神經抽緊。 過了一會兒, 陳驍突然開口:“你媽要當過小三, 你有臉跟我說嗎?”

蔣笛火了:“你這人怎麼說話呢。 ”

“比這更難聽的話我都聽過。 ”陳驍說完扔下遙控器, 進了衛生間, “呯”地一聲把門關得響亮。

蔣笛坐在沙發上發呆。 傳言被證實了, 這一刻連她也覺得無顏見人。

她所知道的是婆婆30歲就守了寡, 把一對兒女拉扯大。 兒子婚後她還堅持一個人住, 讓人佩服。

可再見到婆婆, 蔣笛漸漸看出門道來了:眉毛是修過的, 嘴唇是文過唇線的, 穿著民族風味的寬褲腿, 黑毛衣, 繡花大披肩……幾家的婆婆能打扮得如此“入時”?她想到了婆婆那個著名的“朋友”:本市官運亨通的某局長。

據說, 陳驍的爸車禍去世後, 他們保持了20年的不正當關係。 當然, 那個男人最後還是沒把婆婆娶進門, 他至今是另一個女人的合法丈夫。 而婆婆, 成為一個令人同情不起來的悲情角色。 八卦都是在天上飛, 指不定哪天就砸下頭來。 這件事鬧得鄰里皆知的時候陳驍才七歲, 二十多年後, 竟然又傳進了蔣笛的耳朵裡。 中國人的面子觀念讓她頓覺抬不起頭來, 一方面, 她恨那些搬弄是非的老鄰居, 心裡卻又禁不住冒出一股寒意:我到底嫁進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據說是愛情

螢幕上一部叫《蝸居》的大熱電視劇看得蔣笛哭笑不得。 裡面小三和高官的關係, 居然被定義成了愛情……有次回婆家, 看到婆婆也在看這部劇,

蔣笛不由心生冷笑, 您倒是“惺惺惜惺惺”。

不是她刻薄, 結婚3年, 她實在有太多的悶氣。 她愛陳驍, 也接受他的家庭, 可事到如今才明白這個家庭讓她如此心驚膽跳。

小姑子又出軌了, 妹夫怒不可遏, 一番打鬧後小姑子又回了娘家。 這已經是第四次了。 蔣笛忍不住在飯桌上跟丈夫抱怨了兩句, 陳驍馬上站起來, 抱著胳膊說:“那又怎樣?”蔣笛默默地收拾碗筷。 跟陳驍的溝通越來越困難, 小三, 情人, 出軌……統統是他的敏感字。

陳驍對他的母親和妹妹有種矛盾的態度。 多數時候他敵視她們, 然而但凡蔣笛有一句不中聽, 他就會立刻暴跳如雷, 他甚至有一次維護婆婆說, “別說得那麼難聽, 有些婚外戀也是因為愛情。 ”

理由是, 除了半年前和情人“分手”婆婆得的那套房子,

她其實沒有接受那個男人更多的財產。 話語間他眼神遊移, 蔣笛聽得差點吐血。 沒被錢包圍就不叫“小三”?那她的珠寶首飾, 名牌服飾, 以及從前遊北京, 逛香港, 上西藏, 下海南……大概都源於“公務出差”了?原來這就是這個看似穩重的男人的是非觀!

環境的潛移默化真是可怕, 什麼大是大非一扯到愛情就成了功過難以評說。 誰能擔保, 陳驍今後就不會遭遇一個“愛情”?

這麼一聯想, 蔣笛的心頓時冰涼。 她覺得她的價值觀跟這個家庭完全相悖, 小姑子性格陰晴不定, 慣性出軌, 難道不是受了婆婆的影響?

有時候她也想, 婆婆跟那個男人, 也許真有愛情, 愛到婆婆可以為了他放棄一切。 陳驍16歲之前婆婆幾乎沒有撫養過他,

自己一年有半年時間跟著那男人天南海北地逛。 中國人最重視的名譽道德臉面……她都不要了, 只為了自己的愛情。

“20年, 多少夫妻都維繫不來, 這對年過半白的野鴛鴦卻跟喝了雞血似地鬥志昂揚。 ”有老鄰居不無諷刺地說。

終生的殘疾

蔣笛對於婆婆的厭惡在她生下女兒的產後憂鬱期內, 到達了頂峰。 儘管此時婆婆的小三身份已成過去。 也許今後, 婆婆的晚年還需要她和陳驍照顧。

但她氣的就是這個。

整個月子期間, 都是她自己的媽媽千里迢迢從老家過來照料, 婆婆倒是做派新潮地療情傷, 一個人去西安散心去了。 不過蔣笛也無所謂, 她委實不想見陳驍的家人, 尤其是那個過去“不乾不淨”的婆婆。

自己的女兒不帶一點塵埃地來到這個世界, 最好離婆婆越遠越好——這種人, 這種人!一想到自己的後半生要搭上婆婆的晚年, 她簡直想找人大吵一架。

陳驍沉默。 這個男人多數時候都不愛說話, 可蔣笛現在不確定他的沉默下隱藏著些什麼樣的情緒。 不滿?或是悲傷?她懶得去想, 只是看著女兒嫣紅的小臉發呆, 想她的血液裡會遺傳些什麼, 是婆婆的自私還是小姑子的放蕩?人怎麼可能真的拋棄過去, 缺失的家教決定了小姑子的現在, 幾十年錯誤的人生觀和遺傳價值——那是終身的殘疾。

她胡思亂想得最厲害的時候, 婆婆回來了。 真是兩袖清風瀟灑無比的婆婆, 孫女出生到現在, 她只來看過這麼一次, 提著花籃和精裝水果, 像個彬彬有禮的客人。

蔣笛看她把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裡逗樂,突然怒向膽邊生,一把把女兒奪了回去。拉扯中嬰兒哇哇大哭,陳驍沖上來,混亂中給了蔣笛一巴掌。蔣笛捂住臉:“我不想我女兒以後也給人當小三。”

陳驍驚得呆住。倒是婆婆好修養,一言不發關上門去。這麼多年風言風語,她好像已經修煉得金剛不壞。

蔣笛崩潰了,“陳驍我們離婚吧,我真的忍受不了,我不想我們的女兒以後走在街上被人指指戳戳,被小朋友孤立,我也不想因為攻擊你的母親而變得惡毒。”陳驍沉默了很久,才說:“如果和我結婚讓你感很委屈,我道歉。但暫時,我沒有離婚的想法。”

蔣笛含在眼裡的淚水,在陳驍沉重的話裡,滾下了臉頰。

那天晚上陳驍坐在床沿跟她說了很多話,結婚幾年來他都沒這麼坦誠過。“我媽30歲就開始守寡,年紀輕輕,模樣周正。那麼多人追,大家都以為她會很快再婚,誰知道跟一個有婦之夫纏在了一起……”陳驍歎口氣。

他10歲那年夏天,那個男人的正室帶著一票親戚來他家打砸搶罵。正巧他放學回家,看到自己的媽媽被幾個女人揪著頭髮,一口一個“不要臉”“狐狸精”,而妹妹在一干人腳邊失聲大哭。

整整一條街的居民都搬個小板凳坐在巷子裡邊看邊笑,沒有一個人上前勸阻。世態如此炎涼。他說,他10歲就知道。

“7歲起就有人在背後罵我,用很難聽很惡毒的字眼,我因為這個經常跟人打架。妹妹還被人懷疑過血緣,”像是想到了什麼,陳驍對蔣笛補充說:“我妹妹從小就性格古怪,但我覺得這不能完全怪她。她沒有朋友,又缺乏管教,我又不知道怎麼跟妹妹溝通,只好放任不管。”

那時候他們兄妹倆最想要的東西是隱身衣,可以穿著它不被人發現地回家。

他還說,說愛情。愛上蔣笛這樣的外地女孩,是以為以後的生活可以跟過去完全無關。“但你還是知道了。”他驚訝,屈辱,慌張,不知所措。陳驍說著說著紅了眼眶,“不管怎麼樣,她始終是我母親,給了我生命。”雖然也給了他洗不掉的恥辱感。

蔣笛覺得她從沒跟丈夫這麼貼近過,這種時刻所有安慰的話都蒼白,她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輕輕擁抱他。

婆婆的保護傘

進入了2010年,婆婆也有了新變化,她搬家了。

離開了老居民樓,也暫時離開了那些指指點點。蔣笛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跟丈夫去了那套不言而喻的新房探望。

新家什麼都是新的,沒有一點煙火氣,就算廚房也沒有一杯熱茶斟得出。陳驍開始沉默地抽煙,婆婆則坐在沙發上打毛線,頭髮烏黑衣裳考究,還是那麼氣定神閑。

蔣笛再次審視婆婆,發現她確實跟她的同齡人不同,30歲之後就沒有再工作,遊遍五湖四海,也算得上養尊處優瀟灑快意。作為一個女人,被一個男人寵愛了20年,她真是值了。但蔣笛其實想問她,你到底有沒有愛過自己的這雙兒女,在沒在乎過他們的感受?一個女人的角色,除了情人,還有妻子、媳婦、母親,甚至祖母——人活在世上,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嗎?

蔣笛差點就要洋洋灑灑脫口而出,丈夫抽的煙飄過來,她嗆了一口。

不管怎麼說,那個男人是無辜的。她望了一眼悶頭不語的陳驍。

婆婆畢竟老了。再精緻昂貴的化妝品也掩飾不住她滿臉的皺紋和憔悴的肌膚,她問蔣笛想喝點什麼,身體一動不動,像一隻被風乾了的水果。跟了那男人20多年後,最後卻是孤家寡人的下場,陳驍說,他甚至不知道母親具體在哪一天和那個男人攤的牌、分的手。只知道有段時間母親突然消失了,電話中說“在旅行”。沒有人問她去哪,跟什麼人,婆婆也沒言語。大家都習慣了她的堅強自我和特立獨行。她似乎從不求助,即使是面對她親生的一雙兒女。蔣笛這才明白,婆婆是怎樣的人,不知婆婆的孤傲和冷漠,她被羞辱後的唾面自乾,是否出於一種無奈的自我保護——她看透了愛情,看透了婚姻,甚至看透了男人,這個世界對於她來說已經沒有問號,她活著,卻永遠沒有了好奇心。

“就喝點開水吧,”蔣笛說,走進廚房拿了壺子自己燒。她生出一股同情,也生出愧意,還是對這個曾經做過小三的婆婆。書上總說一個人成長的陰影是終生殘疾,它的康復不需要科學而要靠奇跡——但此刻蔣笛只想給這個家更多的時間。她願意和他們一起等。

像個彬彬有禮的客人。

蔣笛看她把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裡逗樂,突然怒向膽邊生,一把把女兒奪了回去。拉扯中嬰兒哇哇大哭,陳驍沖上來,混亂中給了蔣笛一巴掌。蔣笛捂住臉:“我不想我女兒以後也給人當小三。”

陳驍驚得呆住。倒是婆婆好修養,一言不發關上門去。這麼多年風言風語,她好像已經修煉得金剛不壞。

蔣笛崩潰了,“陳驍我們離婚吧,我真的忍受不了,我不想我們的女兒以後走在街上被人指指戳戳,被小朋友孤立,我也不想因為攻擊你的母親而變得惡毒。”陳驍沉默了很久,才說:“如果和我結婚讓你感很委屈,我道歉。但暫時,我沒有離婚的想法。”

蔣笛含在眼裡的淚水,在陳驍沉重的話裡,滾下了臉頰。

那天晚上陳驍坐在床沿跟她說了很多話,結婚幾年來他都沒這麼坦誠過。“我媽30歲就開始守寡,年紀輕輕,模樣周正。那麼多人追,大家都以為她會很快再婚,誰知道跟一個有婦之夫纏在了一起……”陳驍歎口氣。

他10歲那年夏天,那個男人的正室帶著一票親戚來他家打砸搶罵。正巧他放學回家,看到自己的媽媽被幾個女人揪著頭髮,一口一個“不要臉”“狐狸精”,而妹妹在一干人腳邊失聲大哭。

整整一條街的居民都搬個小板凳坐在巷子裡邊看邊笑,沒有一個人上前勸阻。世態如此炎涼。他說,他10歲就知道。

“7歲起就有人在背後罵我,用很難聽很惡毒的字眼,我因為這個經常跟人打架。妹妹還被人懷疑過血緣,”像是想到了什麼,陳驍對蔣笛補充說:“我妹妹從小就性格古怪,但我覺得這不能完全怪她。她沒有朋友,又缺乏管教,我又不知道怎麼跟妹妹溝通,只好放任不管。”

那時候他們兄妹倆最想要的東西是隱身衣,可以穿著它不被人發現地回家。

他還說,說愛情。愛上蔣笛這樣的外地女孩,是以為以後的生活可以跟過去完全無關。“但你還是知道了。”他驚訝,屈辱,慌張,不知所措。陳驍說著說著紅了眼眶,“不管怎麼樣,她始終是我母親,給了我生命。”雖然也給了他洗不掉的恥辱感。

蔣笛覺得她從沒跟丈夫這麼貼近過,這種時刻所有安慰的話都蒼白,她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輕輕擁抱他。

婆婆的保護傘

進入了2010年,婆婆也有了新變化,她搬家了。

離開了老居民樓,也暫時離開了那些指指點點。蔣笛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跟丈夫去了那套不言而喻的新房探望。

新家什麼都是新的,沒有一點煙火氣,就算廚房也沒有一杯熱茶斟得出。陳驍開始沉默地抽煙,婆婆則坐在沙發上打毛線,頭髮烏黑衣裳考究,還是那麼氣定神閑。

蔣笛再次審視婆婆,發現她確實跟她的同齡人不同,30歲之後就沒有再工作,遊遍五湖四海,也算得上養尊處優瀟灑快意。作為一個女人,被一個男人寵愛了20年,她真是值了。但蔣笛其實想問她,你到底有沒有愛過自己的這雙兒女,在沒在乎過他們的感受?一個女人的角色,除了情人,還有妻子、媳婦、母親,甚至祖母——人活在世上,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嗎?

蔣笛差點就要洋洋灑灑脫口而出,丈夫抽的煙飄過來,她嗆了一口。

不管怎麼說,那個男人是無辜的。她望了一眼悶頭不語的陳驍。

婆婆畢竟老了。再精緻昂貴的化妝品也掩飾不住她滿臉的皺紋和憔悴的肌膚,她問蔣笛想喝點什麼,身體一動不動,像一隻被風乾了的水果。跟了那男人20多年後,最後卻是孤家寡人的下場,陳驍說,他甚至不知道母親具體在哪一天和那個男人攤的牌、分的手。只知道有段時間母親突然消失了,電話中說“在旅行”。沒有人問她去哪,跟什麼人,婆婆也沒言語。大家都習慣了她的堅強自我和特立獨行。她似乎從不求助,即使是面對她親生的一雙兒女。蔣笛這才明白,婆婆是怎樣的人,不知婆婆的孤傲和冷漠,她被羞辱後的唾面自乾,是否出於一種無奈的自我保護——她看透了愛情,看透了婚姻,甚至看透了男人,這個世界對於她來說已經沒有問號,她活著,卻永遠沒有了好奇心。

“就喝點開水吧,”蔣笛說,走進廚房拿了壺子自己燒。她生出一股同情,也生出愧意,還是對這個曾經做過小三的婆婆。書上總說一個人成長的陰影是終生殘疾,它的康復不需要科學而要靠奇跡——但此刻蔣笛只想給這個家更多的時間。她願意和他們一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