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繪畫對孩子的重要性

繪畫是培養孩子藝術天分的一項做法, 可以促進孩子左腦的開發, 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以及審美觀, 所以在孩子四歲的時候, 父母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繪畫。 繪畫是兒童形成有意識的關鍵, 可以喚起兒童對自我價值的認識, 對于培養孩子的天賦是很好的, 父母可以來了解繪畫對孩子的重要性有哪些。

孩子, 繪畫對其成長的意義

孩子喜歡畫畫, 這不是某種稟賦的暗示, 這是幾乎每一個健康孩子所共有的本能, 這是每一個孩子成長必需的一個發展機會。

感官體驗是兒童形成有意識的審美體驗的前奏, 充分而全面的感性活動是喚起兒童有意識的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也是喚起兒童對自我價值認識的必然途徑。

參與到對事物的直接體驗的藝術活動, 可由此而觸發孩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 從而達到啟迪孩子的心智, 培養個性,

提升生命質量的目的。

他們依托此活動而逐漸充實起自己內心對物質外界的理解, 形成思想。

家長, 對少兒繪畫應有的態度

家長支持、鼓勵孩子去涂抹探索、膽大妄為才是重要的, 每個孩子不可能都成為藝術家, 但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有個性有藝術修養和有社會能力的人。

關懷不是讓其滿足物質需要而希望孩子成龍成鳳, 而是需要我們俯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相信、肯定、鼓勵他們走向自信, 而不是拔苗助長, 急功近利。

教師, 對少兒美術的教學

美術教師應該是有較高藝術修養, 有社會責任與能力, 善于帶領孩子變著法子在美術的道路上快樂嬉戲與行走的人。

兒童的美術學習源于一個很樸實的動因, 快樂而為, 成長需要。 因此, 少兒美術教育教學應在尊重少兒的前提下, 熟悉他們的身心發展, 充滿關懷、循序漸進地教他們學美術。

我們只能教好可以教的方面(知識、技能、方法、做人), 啟迪好不可以教的方面(感受、悟性、思維、精神), 尊重是老師要必須明白的道德品質,

引導是我們唯一可做的, 讓孩子自我整合、表現與完善, 盡可能發掘每一個孩子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和智慧。

當孩子來到這個“奇幻”的世界, 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神秘, 他們一開始就用人類最原始也最有效的直覺方式來認知世間一切, “無知”中卻充滿詩人與大師一般的浪漫。

孩子的世界我們其實對它太無知, 我們總是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力量想把我們所謂的知識僵化地注入給孩子。 而兒童的美術教育卻應該建立在學生通過感知而獲得感受, 進而上升到情感。

因此美術教育基本上在一種體驗層次中進行的。 應該讓孩子直接的接觸對象的感覺特征, 如形狀、光色、材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