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有這特徵的女性身體容易長濕氣

濕邪, 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 10個人裡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至惡性腫瘤, 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古話說:“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 濕性黏濁, 如油入面。 ”

中醫認為, “濕氣”會引發和惡化多種疾病, 夏天天氣炎熱, 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空調底下, 導致體內的水液無法排出, 飲食上喜歡吃涼菜冷飲、冰凍西瓜、飲料等, 這些習慣影響了脾胃運轉, 導致身體發沉無力, 頭腦昏沉, 臉黃油膩, 濕疹長痘, 皮膚瘙癢等症狀, 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濕邪入體, 起初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 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困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 會出現痤瘡、關節疼痛, 體型肥胖, 頭臉油膩, 臉上長痘、長斑;久而久之還會導致肥胖, 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至惡性腫瘤。 女性的一些婦科病如白帶異常,

瘙癢也與濕氣有關。

濕毒的程度

一級濕毒:在表皮

症狀:長痘, 長濕疹, 皮膚騷癢, 頭臉油膩。

二級濕毒:在肌肉

症狀:酸, 困, 累, 乏, 如肩頸肥厚, 酸困, 腰酸, 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 即是骨寒濕, 俗稱風濕

症狀:肩周炎, 肩痛, 頸椎勞損, 腰痛, 風濕關節炎, 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症狀:便秘, 婦科炎症, 脾胃虛弱, 多痰。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 長了又切

中醫認為, “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 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 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 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 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體內有濕氣的13種表現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 常感到疲倦, 精力不集中。

4.睡覺打呼嚕, 痰多, 咳嗽。

5.大便稀黏腥臭, 粘稠(不易沖掉)。

6.感到累, 連說話都懶得說, 沒勁兒。

7.眼袋下垂, 肥胖, 減肥後反彈。

8.臉色蒼白, 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小肚子大(常有脹氣),

身體浮腫。

10.耳內濕(耳禪濕)毛髮粗糙, 易脫落。

11.舌頭邊緣有鋸齒, 俗稱“裙邊舌”。

12.女性陰部潮濕(瘙癢異味)菌類腐敗, 男性陰囊潮濕。

13.機能衰退, 對房事不感興趣品質不高, 男性生殖功能衰退。

如有以上1~2種症狀, 要引起注意了, 說明體內有濕氣。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 教你5個妙招逼出體濕

1、室內保持乾爽, 防外濕

人體內產生濕氣, 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 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 外界濕氣誘發內濕, 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所以, 在陰雨綿綿的天氣, 尤其是回南天裡, 應該關窗關門, 把濕氣拒於外面。

其次, 別穿沒有幹透的衣服, 蓋潮濕的被子。 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的水分, 吹幹頭髮。 還要避免淋雨, 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

最好能夠買一台烘乾機, 把家裡的毛巾、衣服等都烘乾後再穿著。

一旦天氣好轉, 濕氣減少時, 應該及時開窗通風, 讓空氣流通, 帶走室內的濕氣。 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 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 使得室內空氣乾爽, 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2、飲食調理, 祛內濕

脾虛濕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 應健脾去濕, 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徑。 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 而脾胃主四肢, 脾氣不旺, 四肢酸軟無力, 所以要補脾。 對於內濕不重的人, 在飲食上, 健脾祛濕, 多吃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等, 能慢慢緩解。

3、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 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

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 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 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不宜經常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 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 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適量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方法, 特使是長期呆在空調房中的白領, 通過運動流汗祛除體內多餘的濕氣, 對於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 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 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5、注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濕氣加重, 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