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宅久了容易出現自閉傾向

在我們身邊, 可以發現很多的宅男宅女, 只要沒有特殊的需求, 他們可以好幾天不出門, 就在家裡與電腦或者電視機為伴。 這樣蝸居的生活, 看起來是很簡單愜意的, 但是, 如果長期都做宅人的話, 是容易對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的。 尤其是長期宅家中, 甚至可能變得自閉, 不敢與人交流。

部分“宅人族”是逃避壓力

隨著現代網路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對網路的依賴。 不少年輕白領白天精明能幹、絞盡腦汁、疲於奔命, 但夜晚或節假日足不出戶, 懶得像貓, 獨享一方“宅人”天地。

“宅男宅女”下意識地逃避人際交往, 把從外界感受到的壓力在內心世界緩解, 也是他們自我保護、應對壓力的一種逃避方法, 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新型自閉的體現。 針對部分

“宅人族”現狀, 專家提醒, 長期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 往往會脫離現實生活。 長期缺乏與人交往, 會導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

宅男宅女還應多出去走走, 在不斷與人交往過程中提升自信, 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價值。

“宅人族”易變成社交缺失族

很多像張先生這樣的IT男, 平時都忙於工作, 人際交往的圈子又狹窄, 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甚至都用MSN交流,

也不會面對面的說話。 這樣的溝通方式雖然便捷, 但是反而讓很多年輕人的心理在虛擬世界中日益封閉, 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大大退化。 與人交往時, 出現恐懼、自卑、害羞、封閉心理, 寧願縮在自己的“殼”裡, 慢慢變成了社交缺失人群。

內向者更易患“電腦自閉”

通常容易陷入網路的人內向、敏感、自卑, 現實中與人建立起來的聯繫不足以滿足他們正常的情感需求。 但網路的虛擬性使他們不必擔心自己被拒絕, 反而能更輕鬆地與人交流, 這種輕鬆的感覺一方面讓他們在網上與人交往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在網上自我感覺更為良好, 另一方面也愈發強化了他們對網路的依賴。 許多獨生子女本來就比較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如果再沉迷於網路, 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人交流的願望, 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 導致心理障礙。

多數宅人認為自己過分依賴網路

針對宅男、宅女的調查, 共有1876名網友參加。 超過七成網友都認為自己很 “宅”, 近四成表示自己最長2天足不出戶。 值得注意的是, 有22。 41%的網友一周以上 “宅”在家中, 除了吃飯, 幾乎都對著電腦。 超過七成網友表示, 一天平均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 更有23。 37%的網友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 超過半數認為自己對網路已有一定依賴, 或已沉迷於其中。

宅人, 顧名思義, 就是自己獨自相處, 很少與社會接觸。

所以, 大家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 不要盲目追風, 覺得宅生活是一種時尚。 尤其是青少年們, 不要貪戀網路, 多出去走走看看, 對於塑造積極的心態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