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腸道蛔蟲

概述
蛔蟲病是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 傳染源是蛔蟲病患者和感染者。 大量的蟲卵隨患者糞便排出, 污染蔬菜及泥土, 在適宜的溫濕度下, 約經2周, 發育為成熟蟲卵。 成熟蟲卵經口到胃, 大部分被胃酸殺死, 少數進入小腸孵化發育為幼蟲。 幼蟲鑽入腸粘膜, 經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門脈、肝臟、下腔靜脈而達肺;在肺內脫皮後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蟲。 幼蟲穿過微血管經肺泡、支氣管、氣管上升至咽, 然後再被吞入胃, 此即構成蛔蚴移行症。 蛔蚴到達小腸後發育為成蟲(圖2-9-1)。 自吞食蟲卵至成蟲成熟約需75天, 在小腸內生存期約為1-2年。

病因
傳染源是蛔蟲病患者和感染者。 大量的蟲卵隨患者糞便排出, 污染蔬菜及泥土, 在適宜的溫濕度下, 約經2周, 發育為成熟蟲卵。 成熟蟲卵經口到胃, 大部分被胃酸殺死, 少數進入小腸孵化發育為幼蟲。

症狀
小腸中有少數蛔蟲感染時可無症狀, 稱蛔蟲感染者, 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稱蛔蟲病。
腸道蛔蟲常引起反復發作的上腹部或臍周腹痛。 由於蟲體的機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謝產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和異性蛋白反應, 如納差、噁心、嘔吐、腹瀉和蕁麻疹。 兒童嚴重感染者, 可引起營養不良, 精神不安, 失眠、磨牙、夜驚等。
腸內蛔蟲一般處於安靜狀態, 但受到各種刺激(如高熱、消化不良、驅蟲不當等)後易使蛔蟲騷動及鑽孔,

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常見的有:
一、膽道蛔蟲症 系蛔蟲鑽入膽道而引起, 表現為劍突下突然發生陣發性絞痛或鑽頂痛, 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 難於忍受, 極度不安。 常伴有噁心及嘔吐。 腹壁軟僅疼痛發作時腹壁輕度痙攣, 劍突下明顯的局限性壓痛。 當進入膽道的蛔蟲退到小腸後, 則症狀突然消失。 若蛔蟲進入膽囊管或肝內膽管時, 可繼發細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管炎或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內膽小管時可產生細菌性肝膿腫。 當蛔蟲殘體或蛔蟲卵長期存留膽管或膽囊時, 可以其為核心, 逐漸形成膽石。
二、蛔蟲性腸梗阻 多見於小兒。 由於蟲數較多, 扭結成團阻塞腸腔,
引起部分腸梗阻。 病人有陣發性腹痛、噁心、嘔吐、腹壁軟, 可捫及大小不等粗麻繩樣索狀塊物。 如不及時治療, 可發展為完全性腸梗阻。
三、其它 傷寒或少數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感染蛔蟲後, 蛔蟲可穿破病變處腸胃壁引起穿孔, 產生彌漫性腹膜炎。 蛔蟲向上逆行時可由鼻孔、口腔排出, 或鑽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 並由外耳道排蟲。 偶而蛔蟲可到達喉或氣管, 引起窒息。

檢查
糞便直接塗片檢查。

治療
一、驅蟲治療
(一)苯咪唑類化合物 為廣譜驅蟲劑, 可殺死蛔蟲、鉤蟲等。 其殺蟲機理為藥物對蟲體有選擇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攝取葡萄糖的作用, 使蟲體內源性糖原耗竭, 並抑制延胡索酸還原酶, 阻礙三磷酸腺苷產生,

致使蟲體無法生存與生殖, 最終死亡。 常用的藥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兒童用量每天為50-150mg, 成人每次100mg, 早晚各次, 連服3天;若未驅盡, 三周後可再用第二療程。 該藥驅蛔效果較佳, 副作用少見, 大量感染用此藥驅蟲時, 可有腹痛、腹瀉, 但較輕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腸蟲清, 為新的廣譜驅蟲劑。 劑量為400mg, 一次吞服。 療效達90%以上。 但在大規模治療中, 偶有發生口吐蛔蟲的反應。
3.左旋咪唑 用量為150mg, 一次服用, 本藥驅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 但較呱嗪為優, 副作用輕微, 偶有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等, 少數病人服藥後出現肝功能輕度損害。 早期妊娠、肝、腎疾患應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體重25mg, 早晚各1次, 連服3天, 日用量不可超過3g, 此藥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 (商品名抗蟲靈、驅蟲靈)是廣譜抗蟲藥,
能使蛔蟲肌肉劇烈收縮, 引起痙攣性麻痹。 用量為5-10mg/kg, 晚1次頓服。 副作用有頭痛、頭暈、嘔吐等, 對孕婦、急性肝炎、腎炎、嚴重心臟病及發熱病人應暫緩給藥。
(三)驅蛔靈(枸櫞酸呱嗪) 成人每次3-4g, 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50mg(最高量不超過3g)睡前頓服, 連服2天, 便秘者加服瀉劑。 副作用輕, 偶有眩暈、嘔吐、頭痛等。 此藥已漸少用。
(四)苦棟皮 有效成分為川棟素。 實驗證明它能麻痹豬蛔蟲頭部, 故亦有一定的驅蛔效果, 但用量大時, 有毒性作用。 成品為川棟素片, 成人200-250mg, 空腹頓服, 此藥目前較少用。
(五)其他 有報導氧氣驅蟲及針炙驅蟲, 有時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併發症治療
(一)膽道蛔蟲病 ①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痙鎮痛;②腹痛緩解後再進行驅蟲治療;③及時採用青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控制膽道感染。

(二)蛔蟲性腸梗阻 不完全性腸梗阻者先用內科治療包括鎮靜、解痙、止痛及胃腸減壓, 待腹痛緩解後再進行驅蟲。 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兒童60ml)可使蛔蟲團松解, 緩解症狀, 症狀消失後1-2天再驅蟲。 氧氣療法也可使蛔蟲松解, 出現完全性梗阻時, 應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