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人老了聽力一定會下降?不全對

“呦!老張, 今兒這么帥, 去哪兒啊?”

“啊?壞?老李, 說啥呢?我哪兒壞了?”

“不是啊!是帥!蠻帥!”

“哦!買菜啊!走, 一起一起。 ”

“……”

生活中, 類似這樣因老年人聽不清聲音而交流困難的例子舉不勝舉。 令人啼笑皆非之余, 又油然而生一些無奈。 很多聽力不好的老年人覺得“人老了, 聽不見很正常”或是“這么多年了, 治也白治”, 從而不愿意去醫院就診。 那么, 老年人一定會出現聽力下降嗎?真的沒法改變嗎?今天就帶您走出老年聽力損失的四大誤區。

聽力下降別忽視致病因素

人老了聽力一定會下降嗎?不全對!生活中常常能見到這樣的老年朋友:八九十歲了依然聽力不錯、言語交流自然順暢。

但不可否認的是, 老年人聽力下降是一種普遍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 聽覺系統的功能逐漸退化, 聽力受到影響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 多項研究都表明, 一半以上的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老年聽力損失首先發生在高頻區, 如果老年人的中低頻聽力尚在正常范圍, 那么本人和家屬很難在日常生活中察覺到已經有聽力下降。

相反, 如果剛剛60多歲認為聽不見是“應該”的, 是因為年紀大了所以聽力下降, 可是大錯特錯了!“將年齡增加與聽力損失做必然鏈接”過于武斷。 如果老年朋友抱定“老了就該聽不見”的錯誤想法, 就會忽略掉可能影響聽力的致病因素,

延誤治療時機, 將導致聽力損失的進一步加重。

聽不清可引起焦慮和抑郁

“聽不見好, 省得聽見不愛聽的事, 煩。 ” “聽不見就聽不見, 也習慣了。 ”“耳聾?沒啥大不了的, 別跟孩子們說了, 他們工作忙。 ”……耳聾, 對老年人的生活沒多大影響?錯!很多老人會持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觀點, 不重視聽力下降。

其實, 聽力損失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些伴有視力下降的老年人, 可能因為聽不見汽車喇叭聲而出現交通安全風險;還有一些老年人因聽不清說話, 怕誤解交流內容而拒絕與他人溝通或者猜疑別人正在議論自己等等。 有時耳聾還常常與“耳鳴”相伴, 影響睡眠、影響心情等。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聽力損失是促發老年人出現焦慮、抑郁、猜疑等現象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 我們應當重視耳聾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即使老人自己不在意, 家屬也應督促其盡早就醫, 早期診斷、早期干預。

聽力下降能不能治 醫生說了算

老年人出現聽力下降沒法治?錯!老年性聽力損失的治療, 一定要盡量尋找病因, 在此基礎上才能說這個病能治還是不能治。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 老年人聽力下降并不僅是年齡增長的因素, 可能還有其他致病因素存在, 因此當老年人發現聽力下降后要盡早就醫, 作出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與此同時, 助聽器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聽覺裝置, 它可以顯著改善聽覺言語交流能力, 并且對耳鳴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

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借用或網購助聽器 不靠譜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等人工聽覺的干預也屬于恢復聽覺功能的康復治療范疇。 老年人使用助聽器如同戴老花鏡一樣, 可以在超市購買?錯!助聽器與近視眼鏡一樣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醫學驗配, 切不可從商場或者網上隨意購買和佩戴, 更不能將別人的助聽器拿來試用。 因為不恰當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助聽器的實際效果, 進而讓老年人產生對助聽器使用的抵觸情緒。 人工耳蝸對老年聽力損失患者同樣有益, 但是需要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才能獲得好的使用效果。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