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頸動脈斑塊偏方

臨床上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不是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目前認為正常IMT值應小于1.0毫米, IMT在1.0至1.2毫米之間為內膜增厚, 1.2至1.4毫米之間為斑塊形成, IMT大于1.4毫米為頸動脈狹窄。

如果體檢報告顯示頸動脈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形成, 則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頸動脈斑塊的出現明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圍血管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癥的危險。 研究表明,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0.1毫米, 心肌梗死危險增加10-15%, 卒中危險增加13-18%。 尤其是超聲顯示低回聲的軟斑塊即不穩定斑塊, 更容易脫落導致腦卒中。

1.山楂:山楂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有效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還能增加心肌收縮力, 擴張冠狀動脈血管。 此外有擴張血管和持久降壓的作用。

2.燕麥: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防止過多膽固醇在動脈壁上沉積,

進而預防動脈硬化。

3.黑木耳:能減少血液凝集, 防止血栓形成, 延緩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還能降脂。

4.丹參 天麻 田三七 山楂 西洋參 瓜蔞殼 何首烏等同量打成粉服用

造成頸動脈斑塊的原因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均可導致頸動脈斑塊形成, 如年齡、性別、家族中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高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 如果存在以上多項危險因素, 出現頸動脈斑塊的幾率會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