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頭髮稀黃”不止遺傳這麼簡單!3招讓寶寶頭髮濃密

多數嬰兒出生時, 頭髮都是又黃又少, 但人家的娃就是不一樣!

這是臺灣藝人隋棠的二胎女兒Lucy, 照片裡的她, 出生才5天。 ↑

滿月後的Luck, 發量更為驚人, 被媽媽調侃像“蒙奇奇”。

Luck的哥哥, 出生時也自帶“安全帽”, 他的發量像是別的小寶寶幾個月大的樣子↓

有的寶寶頭髮濃密如“蒙奇奇”, 有的寶寶發質卻像“奇異果”,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頭髮稀黃的4大原因

一般而言, 新生兒頭髮稀黃不必過於擔心。 不同嬰兒出生時, 頭髮的密度與顏色會差異很大。 這主要是因為:

1

胎毛脫落程度

胎兒在子宮內發育到5~6個月時, 胎毛會慢慢脫落。

如果胎毛脫落較少, 出生時頭髮就較為濃密;胎毛脫落較多, 發量就顯得較少。

2

毛囊發育

新生兒頭皮的毛囊還沒有充分發育, 隨著毛囊發育成熟, 頭髮自然會變得烏黑濃密。

3

遺傳

寶寶的發質和發量, 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大, 如果父母頭髮長得稀疏、發黃, 孩子長出濃密頭髮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4

孕期營養

寶寶的頭髮, 還與媽媽懷孕期間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取是否充足有關。

通常, 頭髮又稀又少的嬰兒,

在1歲前後, 頭髮會慢慢長出來;

2歲後, 頭髮會長得和一般小兒一樣;

5~6歲時, 頭髮大多就會和其他寶寶一樣濃密而烏黑。

頭髮告訴你寶寶健不健康

頭髮的顏色和密度, 很大程度上來自遺傳, 但如果寶寶的發質符合以下幾種情況,

家長就要留意了。

過黃或混有白色髮絲

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從而影響了黑色素代謝。

但家長不用過分擔心,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 營養攝取越來越全面, 黃色或白色頭髮就會逐漸脫落, 被黑髮代替。

建議:寶寶開始吃輔食後,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鈣、鋅、鐵、硒、碘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核桃、紅棗、葡萄乾等。

稀疏不對稱

佝僂病、某些元素的缺乏和過剩、有遺傳代謝疾病等的患兒都會表現為頭髮稀疏。

如果一邊稀一邊密, 兩邊不對稱, 可能是不同位置毛囊的發育成熟度不一樣造成的, 也可能和寶寶喜歡側睡以及汗液分泌有關。

建議:可以幫寶寶經常換換睡姿, 擦擦腦袋上的汗漬。 隨著毛囊發育逐漸成熟, 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枕禿

大多新生寶寶後腦勺的頭髮都很稀疏, 俗稱“枕禿”。 但枕禿並不等於缺鈣。

由於新生兒還沒有學會坐, 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平躺的狀態, 再加上寶寶汗液分泌旺盛, 汗液堵塞毛囊就可能影響頭髮生長, 從而出現枕禿的現象。

當寶寶學會坐和站立後, 後腦勺上的頭髮就會逐漸長出來。

如果寶寶枕禿的同時還伴有煩躁、多汗、夜啼, 甚至肋骨外翻等症狀, 才是缺鈣的表現。

建議:如果寶寶頭皮毛囊根部有鼓起的小丘疹, 摸著有點硬、有刺手感, 可能是毛囊角化性丘疹, 這種情況到了一兩歲, 某一區域就長不出頭髮了。

家長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頭髮豎著長

營養不良性貧血、脾胃虛弱、缺鈣、鋅等原因都會引起寶寶頭髮豎立生長。

幾招讓寶寶變身“黑濃直”

別剃光頭

坊間一直流傳著“給寶寶剃光頭, 頭髮就會長得更黑更密”的說法, 事實上, 這完全沒有科學根據。

剃光頭不但會傷害寶寶的毛囊, 阻止頭髮生長, 還可能引起感染, 特別在夏天, 寶寶愛出汗, 剃頭更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頭皮。

建議父母給寶寶剃頭不要剃得太短, 愛出汗的寶寶更要經常洗頭, 保持頭皮清潔。

不亂補鈣

在沒有醫學指征的情況下, 不推薦給寶寶長期服用維生素A和葡萄糖酸鋅鈣口服液。

如有異常發現, 可以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找出確切原因。

保證營養

媽媽可以加強營養, 保證母乳品質, 讓寶寶得到均衡營養,

症狀就會逐漸改善。

頭髮的主體是蛋白質, 要保證寶寶足夠的蛋白質攝入, 可適當多吃肉類、雞蛋、牛奶、魚肉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