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胸鎖乳突肌

文章導讀

肌肉的活動使人可以自由的做一切想要做的動作, 越強壯的肌肉, 說明他的力量就越強大, 男人都喜歡將自己的肌肉展現出來, 他們練起腹肌, 胸肌, 肱二頭肌來表明自己的強壯, 力量的強大。 人的身體很多的肌肉共同協作, 他們共同調配這身體, 讓身體流暢的運行, 每一塊肌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胸鎖乳突肌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你可能對胸鎖乳突肌不是那麼的瞭解, 但是, 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沒有它, 頭頸部的活動就會受限, 它也決定著副神經的作用效果。 如果它不能好好發揮作用, 那麼頭顱的左右活動就會出現問題了。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胸鎖乳突肌的作組成和位置。

斜位於頸部兩側皮下, 大部分為頸闊肌所覆蓋, 在頸部形成明顯的的體表標誌。 胸鎖乳突肌是由副神經支配, 它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鎖骨的胸骨端, 二頭會合斜向後上方,

止於顳骨的乳突。 作用是一側肌肉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 臉轉向對側, 兩側收縮可使頭向前屈(低頭動作), 或當頭揚起一定角度時使頭繼續向後仰(抬頭動作)。 該肌最主要的作用是維持頭正常的位置, 端正姿勢以及使頭在水準方向上從一側向另一側的觀察物體的運動。 一側病變使肌痙攣時, 可引起斜頸。

兩頭間的三角形間隙適在胸鎖關節上方, 在體表即鎖骨上小窩。 該肌行向上後外方, 止於乳突外面及上項線外側1/3。 由甲狀腺上動脈等發支營養, 由副神經及第2、3頸神經前支支配。

l.頸袢由第1~3頸神經前支的分支構成。 第1頸神經前支的部分纖維隨舌下神經走行, 在頸動脈三角內離開此神經, 稱為去了神經降支,

沿頸內動脈及頸總動脈淺面下行, 又名頸袢上根。 第2、3頸神經前支的纖維, 經過頸叢聯合, 發出降支, 稱為頸袢下根, 沿頸內靜脈淺面下行。 上、下兩根在肩腫舌骨肌中間腿上緣, 適平環狀軟骨弓處, 在頸動脈鞘淺面合成頸袢。 自袢發支支配肩腫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肩腫舌骨肌下腹。 甲狀腺手術時, 多平環狀軟骨切斷舌骨下諸肌, 可避免傷及神經。

2.頸動脈鞘及其內容頸動脈鞘上起自顱底, 下續縱隔。 鞘內有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貫穿全長;頸內動脈行於鞘的上部, 頸總動脈行經其下部。 在鞘的下部, 頸總動脈居後內側, 頸內靜脈位於前外方, 迷走神經行於二者之間的後外方;在鞘的上部, 頸內動脈位於前內側,

頸內靜脈經其後外方, 迷走神經行於二者之間的後內方。 頸動脈鞘的淺面有:胸鎖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和肩胛舌骨肌下腹, 頸袢及甲狀腺上、中靜脈;鞘的後方有甲狀腺下動脈橫過, 左側還有胸導管弓, 隔椎前筋膜有頸交感幹、椎前肌和頸椎橫突等;鞘的內側有咽和食管、喉與氣管、甲狀腺側葉和喉返神經等。

3.頸叢由第l~4頸神經前支構成。 位於胸鎖乳突肌上部深面, 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淺面。 其分支有皮支、肌支和隔神經。

4.預交感幹由頸上、中、下交感神經節及其節間支組成。 位於脊柱兩側, 椎前筋膜後方。 頸上神經節最大, 長約3cm, 呈梭形, 位於第2、3頸椎橫突前方。 頸中神經節較小, 位於頸動脈結節平面, 但不恒定。

頸下神經節多與第1胸神經節融合成頸胸神經節, 又名星狀神經節, 位於第1肋頸的前方, 長約1.5~2.5cm。 上述三神經節均發出心支人胸腔參與心叢的組成。

終上所述, 胸鎖乳突肌決定著人的頭腦運動的方向, 它不僅是所有肌肉中最靈活的一條肌肉, 也是最重要的一塊肌肉。 胸鎖乳突肌的正常工作, 才能不讓身體的功能發生改變, 才能更好的支配整個身體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