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解惑:為何喝中藥時不宜吃糖

為何喝中藥之後不宜吃糖

在每個方劑中, 組成的藥物藥味皆有“酸、苦、甘、辛、鹹”的不同, 藥性也有“寒、熱、溫、涼”的差異。 而糖類也具有一定的藥性及療效, 糖能潤肺和中、補脾 緩肝, 可用來治療肺燥咳嗽、口乾舌燥、中焦虛、胃痛等病證, 因此中醫也把糖類作為一味中藥, 不宜隨便使用。 此外, 它在臨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

首先, 多食糖會助熱, 如果病人有腹脹中滿、舌苔厚膩等濕熱內停的症候時, 一般嚴禁加糖, 以避免不良反應, 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 白糖性涼、紅糖性溫, 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 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 都會減弱藥性, 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 影響療效。

再次, 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複雜, 糖類特別是紅糖, 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 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可與之結合, 發生化學反應, 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 繼而產生渾濁、沉澱,

不僅影響藥效, 而且危害健康。

很多人在吃中藥的時候覺得太苦了, 就會在中藥里加上適當的糖,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 如果中藥加糖就失去了它的藥性, 這就說明這要吃了就沒什麼作用了, 所以, 一定要注意, 不要再中藥里加糖, 這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什麼好吃。

這樣喝中藥可以緩解苦味

用吸管吸中藥

由於人舌頭上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 以舌尖最為突出。 所以用吸管吸中藥可以減少中藥的苦味。 吸中藥時, 將吸管放在舌根處, 讓藥液直接進入咽喉, 避免藥液接觸舌尖或舌頭中部的味蕾, 這樣自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地減少苦味。 吸管的選擇, 以口徑大的優酪乳管為宜, 便於輸送藥液。 當然, 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使用這個方法, 以免飲用時不慎導致嗆咳。

掌握位置

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 因此喝藥時應儘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 也應將藥放在舌尖, 然後用溫開水迅速送服。

涼一下再喝

減輕苦味的方法是不要趁熱喝中藥(解表發汗藥除外)。

這是因為舌頭的味感與溫度有關。 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 易快速服下, 且感覺不太苦。 因為正常人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2攝氏度, 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 味覺神經的感覺最靈敏, 此時喝湯藥感覺味道最苦。

當湯藥的溫度高於38攝氏度、或低於36攝氏度時, 味覺神經不太靈敏, 苦味就會減弱。 不過, 湯藥高於38攝氏度有可能會燙傷口腔黏膜, 因此20—36攝氏度之間是最好的選擇。

喝藥快速

藥汁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 感覺味道越苦, 故服用中藥宜快不宜慢。 喝藥的速度越快, 受苦味的影響越小。 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 飲滿一口後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

立即涼水漱口

味蕾受涼水刺激時, 對味覺的敏感度會降低。 因此服藥後立即用涼水漱口, 可使苦味迅速減輕。 漱口後再喝適量溫開水, 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必要時可嚼一塊口香糖, 及時去除口腔中的異味。

上一篇:喝中藥有禁忌 這些事情千萬別做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喝中藥怕苦喝中藥方法喝中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