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生氣時渾身抽搐是為什麼?

中醫對癲癇的認識歷史悠久, 很多醫學專著中都指出抽搐是癲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但是對抽搐病因病機的認識卻不盡相同。 在《內經》多以外邪立論, 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痙頑強, 皆屬於濕”, “諸暴強直, 皆屬於風”;《靈樞·經筋》曰:“經筋之病, 寒則反折筋急”。

溫熱病學說的發展日臻完善, 提出了熱盛津傷, 肝風內動而發抽搐的觀, 如《臨證指南醫案·痙厥》曰:“五液劫盡, 陽氣與內風鴟張, 遂變為痙”;《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病篇》曰:“木旺由於水虧, 故得引火生風, 反焚其本, 以致痙厥”。

中醫對癲癇症狀的認識是一個逐步豐富完善的過程

早在隋唐時期, 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風癇候》即指出:“其狀目睛不轉, 而不能呼”;明朝的醫家樓英在《醫學綱目·癲癇》中指出:“癲癇即頭眩也, 痰在膈間則眩微, 不僕”;同在明朝的醫家方賢在《奇效良方·五癇》中則指出:“風癲為病,

廢手足, 或一手一足, 或兩手兩足, 如癱不隨, 或口喝牽引”、“不廢頭目, 其人張狂, 如夢中, 如半醉, 燈下不知人”等等。

癲癇疾病, 主要是一組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徵的腦部慢性綜合征, 那麼, 羊癲風症狀都有哪些表現呢?下面就請專家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下羊癲風症狀的常見表現。

精神運動性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 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症等。 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 故又稱顳葉癲癇。 發病年齡在各型癲癇中較晚, 多在20歲左右首次發病。 約有40%的病人發病時有先兆, 感到胃部不適、幻聽、幻味、眩暈、噁心、恐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