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生姜養胃 飯不香吃點姜

生姜像胃養胃:飯不香吃點姜連皮吃內火降

“以形補形”, 亦稱“以臟補臟”, 是古老的中醫食療學說中流傳至今且仍具相當影響力的觀點之一, 比如已經在醫學上得到肯定的“以形補形”食物有:豬肝養肝、西紅柿養心、生姜養胃、白木耳潤肺、腰果補腎。 我們再看一看生活中最常見的生姜, 怎么加工才能發揮其最大的養胃功效。

俗話說“飯不香, 吃生姜”, 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點嫩姜, 能夠改善食欲, 增加飯量。

自古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說, 仔細看看, 生姜與我們的胃長得確實有點相似。

“早上三片姜, 賽過喝參湯”早中午吃更佳

生姜為姜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性溫而味辛, 歸肺、胃、脾經, 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溫肺化痰、降逆止嘔等功能, 并可解毒。 本品常用于治療風寒感冒、內寒腹痛、嘔吐泄瀉、肺寒痰飲喘咳, 亦可解魚蟹與鳥獸肉類等食物中毒。

西方醫學也肯定了生姜的藥效:生姜含揮發油, 其主要成分為姜酮、姜醇和姜烯等, 又含紅姜辣素等辛辣成分。 現代藥理實驗表明, 生姜能解熱抗炎、鎮靜鎮痛。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 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沙門菌、綠膿桿菌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動物口服生姜煎劑, 可促進胃酸及胃液的分泌, 并對胃黏膜損傷有保護作用。 臨床用藥亦表明, 運用生姜治療慢性胃炎的確有良效。

需要注意的是, 生姜性味辛溫, 適宜于外感風寒及脾胃虛寒腹瀉等患者服用, 凡陰虛內熱、表虛自汗及熱盛之人忌服。 俗話說“早上三片姜, 賽過喝參湯”不無道理, 生姜辛溫燥熱, 刺激性很大, 故不宜當晚餐, 最好早上、中餐食用。

“留姜皮則涼, 去姜皮則熱”生姜皮去留辨證看

中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 有健胃、止嘔解毒等功效, 而生姜皮味辛、性涼, 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 因此, 有“留姜皮則涼, 去姜皮則熱”之說。

1.當作菜肴最好留皮不上火

通常情況下, 加入菜肴中時, 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 可以保持生姜藥性的平衡, 充分發揮生姜的整體功效。 只在一些特殊的時候, 才建議將生姜皮去掉, 如脾胃虛寒者, 或在食用苦瓜、螃蟹、綠豆芽等寒涼性菜肴時,

應去掉姜皮。

2.當作中藥姜皮辨證而異

生姜在治療疾病時, 是否要去掉姜皮, 則要辨證論治, 因人而異。 例如, 如果患風寒感冒, 喝生姜紅糖水可緩解, 此時生姜就最好去皮, 生姜皮有礙生姜充分發揮其辛溫解表的作用, 且有止汗的作用, 和風寒感冒發汗的治療法則相矛盾。 用生姜來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 姜皮也應去掉。

除了生姜屬于“以形補形”外, 還有一款常見的蔬果也有相似之處, 比如西紅柿。 把西紅柿切開, 觀察它有四個腔室(2心房2心室), 并且是紅色的, 這與我們的心臟長得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