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小兒捏脊的好處

在每一個家庭中, 小孩子都是家長們捧在手心都怕會化掉的心肝寶貝。 而人們知道, 小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不久, 身體的發育還非常的不完整。 所以經常會面臨著許多疾病對他們的考驗。 而這對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巨大的災難。 孩子因為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影響, 出現各種腹瀉、嘔吐、哭鬧等等都是非常常見的。 那么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人們解決這個問題呢?

小兒捏脊是人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方法。 對于人們來說, 只知道它對小孩子是非常有好處的, 但是具體實際上的作用卻很少有人能夠具體的說出來。 那么就讓人們來看看究竟小兒捏脊都有哪些好處。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輕輕捏拿肌膚, 作用于背部正中, 也叫“捏脊”。 從“長強”到“大椎”成一直線;操作時應由下向上捏拿。 捏脊時用食指屈曲, 用食指中節的橈(ráo)側緣頂住皮膚,

拇指前按, 兩指用力提拿肌膚, 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 或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 食、中兩指前按, 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 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 在捏脊時每捏3~5遍后, 在第4或第6遍時, 每捏3次, 將肌膚捏住向上提拉一次, 稱“捏三提一”, 也可以“捏五提一”。 捏脊時捏拿肌膚不宜過多, 但也不宜過少。

過多則不易向前推動;過少則皮膚較痛且容易滑脫。 捏拿時不要擰轉肌膚。 操作時, 當先捏肌膚, 再捻動、再推動, 動作要協調。 “長強”穴在人體尾骨最下端;“大椎”穴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間正中處。 當寶寶活動頭部時, 我們可以摸到活動的第7頸椎, 下面是第1胸椎棘突, 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就是“大椎”。

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 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癥。 此外, 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癥脊拄部皮膚破損, 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 不可使用本療法。 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 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數, 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對于每一個家族來說, 孩子都是這個家族今后的希望。 所以人們對于孩子的愛護遠遠超過了對待自己。 然而人們都知道孩子是非常容易得病的一個群體, 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 人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多多了解一些有關治療孩子疾病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