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探秘!動輒上萬元的種牙為啥火成這樣?

隨著現代口腔種植技術在國內蓬勃發展, 種植牙近年來已經從一種高端專案, 逐漸轉變為全民性消費。 然而, 由於公眾對種植牙知識的匱乏, 各類“種植機構”的大量開張、飛速發展, 種植牙領域亂象叢生。 對於問題牙齒, 真的都需要一“種”了之嗎?什麼樣的患者才需要種植牙?種植牙的價格為什麼會高低懸殊, 差距如此巨大?

利益驅動:

擴大適應證種牙很普遍

24歲的毛毛告訴記者, 3年前, 她在咬堅果殼時造成右側上槽牙劈裂。 “聽到‘嘎嘣’一聲, 一陣鑽心的疼, 出血了。 ”毛毛和朋友馬上去了家樓下的一家口腔診所。 接診的醫生用窺牙鏡照了一下, 遺憾地告訴毛毛, 受傷牙齒的牙冠對半裂開深至牙根, 最好拔除, 安裝種植牙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價位高, 費用在1.5萬元左右。 一聽價格, 剛工作的毛毛覺得太“超預算”。 再加上天色已晚, 所以打算回去考慮再決定。

第二天一大早,

毛毛又去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口腔科就診。 該科醫生毛慧檢查後說, 拔除牙根做種植是最方便的, 但未必是最優方案, 盡可能保留自然牙是更好的。 毛慧請來另一名醫師一同會診。 他們告訴毛毛, 牙冠傷得深, 移除斷裂的牙冠, 只剩下一小半, 失去了咀嚼功能且不能做假牙冠。 所幸的是, 傷牙的根部沒有斷裂, 而且X線片顯示牙根足夠長。 如果通過牽引, 讓牙根長出來一段, 就可以嘗試在長出來的牙根上做假牙冠。 但這個辦法比較麻煩, 整個過程需要至少半年時間, 也有失敗的風險。 也就是說, 毛毛的牙根必須要能長出來才能修復。

為了能保留自己的牙齒, 毛毛願意一試。 毛慧對傷牙的牙冠做了處理,

在傷牙正對的下牙頜側面打一顆種植釘, 用皮筋套在種植釘和剩餘的牙根上, 儘量把牙根往外拉。 “牙齒有牽拉感會不太舒服, 一旦有發炎跡象必須馬上來找我。 每隔一段時間要來複診, 觀察牙根的生長情況。 皮筋每天都要更換, 保持口腔清潔, 儘量減少這側的咀嚼。 ”毛慧叮囑毛毛。

之後, 毛毛堅持了半年, 一共複診7次。 幸運的是, 她的牙根長出了足夠的長度並做了假牙冠。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由於受經濟利益驅使, 擴大適應證進行牙齒種植的現象普遍存在。 一些隻做單項種植的口腔醫院, 出現這類問題的概率往往更大。 因此, 除了相關監督要切實加強外, 患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 慎重選擇醫療機構。

原北京口腔醫院口腔種植科主任譚包生教授說:“國內大規模、規範化的口腔種植是1996年之後起步的, 經過20年的發展, 活動假牙和固定假牙還沒有淘汰, 這就證明種植牙還不能包攬所有情況, 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條件。 ”

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李倩表示, 如果牙齒有保留價值, 要首選保留。 牙齒不能保留的常見情況是齲齒、根管治療失敗、牙劈裂、牙周病鬆動明顯且炎症不能控制、外傷缺損過深等。

李倩說, 為了盡可能地保留牙齒, 對於治療困難的病例, 牙體牙髓科、牙周科與種植科等專業醫生要進行多學科會診, 結合患者的訴求和患者目前情況、遠期預後, 如牙周健康狀況、患牙預後、口腔衛生維護能力、全身健康狀況、能承受的創傷、投入的時間和經濟狀況等,

綜合評估牙齒的保留價值, 共同決策是否選擇拔除, 之後再進行修復。

“種植牙效果與患者口腔局部和全身條件、種植手術修復技術都有關係, 有時候口腔治療方案很難說有絕對的對與錯, 但絕不能因為可以種牙就不治療直接拔除。 ”李倩強調說, 目前口腔各個專科發展很快, 隨著治療技術的改進, 根管顯微鏡、口腔鐳射治療儀等設備的輔助, 對過去一些不能治療的病例, 技術手段已有所突破, 很多牙齒是可以保留的, 不能過度使用種植技術, 更不能因為經濟效益的原因, 使得種植學科異軍突起。

即刻種牙:

別看廣告看療效

關於種牙種種好處的廣告正大量出現在人們周圍。 生活在上海市的徐先生對記者說, 他在翻閱飛機上的報紙時, “免除多次就診, 上午種牙下午吃飯”等種牙廣告比比皆是, 看得他非常動心。 此外, 知名“外籍專家”也往往是博人眼球的賣點。

“即刻種植技術在不斷發展, 正在與CT掃描、3D列印技術逐步結合, 是未來口腔種植的發展趨勢。但某些機構的廣告表述具有明顯的誤導傾向。”北京歡樂口腔醫院院長于久越告訴記者,事實上,即刻種植也有適應證,只適用于部分患者。比如單顆前牙缺失患者,在骨量足夠的情況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初期穩定性。而大量吸煙、高血糖、牙槽骨密度不夠的患者都不適用。在他的工作中,適合做即刻種植的患者還是比較少的。

於久越介紹,一般情況下,患者需要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如拍攝X線片,取模分析,確定種植手術方案,患者必須無血液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禁忌證。而種植的過程則需要2個月~6個月:在牙槽骨上球鑽定位、打孔,植入種植體,使種植體與骨結合。之後再取模,製作烤瓷牙,試戴後正式黏結。

而且,口腔種植絕不是一勞永逸。“種植牙完成後的3個月和半年都需要定期複查、拍片,檢查種植牙的穩定性,咬合情況,看是否需要調整。另外,口腔清潔等後期維護也特別重要。”於久越說。

譚包生表示,即拔、即種、即用,對醫生的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拔牙前,醫生要能判斷拔牙後剩餘骨量和骨密度,保證種植條件;術中準確操作以保證種植體的初期穩定性也非常重要。

李倩對此表示贊同,她說:“即刻種植、即刻修復這項技術已有很長時間,技術本身是靠譜的,但一定要慎重選擇適應證。”她經常會遇到患者問她為什麼不建議即刻種植,每一次李倩都會認真解釋一番。她說:“這樣的廣告宣傳只告訴患者最吸引人的部分,如何界定是監管難點。”

在一則小廣告上,記者看到,一家北京市偏遠地區的小診所,竟然聘請了外籍口腔技工在從事口腔種植工作。對此,譚包生表示,口腔技工主要是負責做牙冠等材料的,不可對患者進行手術,與種植醫師的工作完全不同,這種情況不能保證操作安全,對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應該嚴格管理,確保外籍人士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另外,國內正規醫療機構的診療水準是有保障的,不必盲目推崇外籍專家。

分拆報價:

高消費一時難改變

工作在北京的劉女士對記者說,由於根管治療失敗,她曾多次就診,醫生意見一致,這顆牙齒已不具備保留價值,種植牙是較好的選擇,完成這顆種植牙的費用在1萬元~1.5萬元。因此,當她看到“店慶大酬賓,種植牙3880元”的廣告時非常激動。不過,等她進店諮詢後才發現,3880元僅是單個植體的價格,另外還需要牙冠3880元、基台1880元、拍片200元……加在一起並沒有便宜多少。

事實上,這類分拆報價的情況並不鮮見,主要是靠“低價”吸引人進店。類似的行銷策略還有“種植牙3000元起”。對此,譚包生說:“這種策略跟以前某些房地產廣告如出一轍,標注每平方米5000元起,最低價位的房子確實有,要麼很少,要麼不好,很少有人能真正去選擇。當然也不排除越來越多的資本進駐口腔行業,不少新開的醫院有可能在品牌推廣期賠本聚人氣。”

“口腔種植是複雜的技術,對醫師資源要求高,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對於能否開展口腔種植技術,國家衛生計生委對醫療單位和醫師有明確要求。如果單靠壓低醫生成本,品質很難保證。”據譚包生介紹,1顆種植牙的全套費用一般分為3部分:牙冠、種植體、醫生費用。“口腔種植得到醫生的普遍歡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相比其他治療專案,口腔種植的醫生費用較好地體現了醫生的技術和勞動價值。”

對於種植牙領域打響的價格戰,於久越認為,隨著大量資本湧入,口腔種植領域尤其需要嚴格監管。不是越便宜越好,有些低價材料會影響精密度和種植效果,因此還是建議選擇大品牌,提高種植成功率。

當然,不少種過牙的患者坦言,使用的感覺是很好,但是價格確實高。上海市的王先生在當地公立醫院就診,需要做4顆種植牙。由於是自費項目,王先生選擇了離家較近的私立診所,4顆牙一共花了8萬元。譚包生告訴記者,對於種植牙,“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本應該是最主要的使用人群,但在我接診的患者中,還是以年輕人居多。主要是價格高,老年人往往捨不得”。

對此,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口腔種植中心主任林野教授撰文指出,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均有較高的成本,從業的專業醫師也需較高的培訓成本,這就造就了口腔種植治療的高成本,口腔種植也因此成為全世界範圍內價格最昂貴的口腔治療方法之一。口腔種植修復是一項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而推進的臨床學科,在社會和經濟發展尚未達到一定水準時,不可操之過急或盲目強推這一專業或該專業的一些新技術。

“口腔種植是20世紀口腔醫學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重大進展。它的優勢是常規修復缺失牙技術所無法替代的。但是它也是公認的一個高消費口腔醫療服務專案。規範開展口腔種植,保證為患者提供高水準高品質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能滿足更多缺失牙患者的需求,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王興說。

是未來口腔種植的發展趨勢。但某些機構的廣告表述具有明顯的誤導傾向。”北京歡樂口腔醫院院長于久越告訴記者,事實上,即刻種植也有適應證,只適用于部分患者。比如單顆前牙缺失患者,在骨量足夠的情況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初期穩定性。而大量吸煙、高血糖、牙槽骨密度不夠的患者都不適用。在他的工作中,適合做即刻種植的患者還是比較少的。

於久越介紹,一般情況下,患者需要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如拍攝X線片,取模分析,確定種植手術方案,患者必須無血液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禁忌證。而種植的過程則需要2個月~6個月:在牙槽骨上球鑽定位、打孔,植入種植體,使種植體與骨結合。之後再取模,製作烤瓷牙,試戴後正式黏結。

而且,口腔種植絕不是一勞永逸。“種植牙完成後的3個月和半年都需要定期複查、拍片,檢查種植牙的穩定性,咬合情況,看是否需要調整。另外,口腔清潔等後期維護也特別重要。”於久越說。

譚包生表示,即拔、即種、即用,對醫生的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拔牙前,醫生要能判斷拔牙後剩餘骨量和骨密度,保證種植條件;術中準確操作以保證種植體的初期穩定性也非常重要。

李倩對此表示贊同,她說:“即刻種植、即刻修復這項技術已有很長時間,技術本身是靠譜的,但一定要慎重選擇適應證。”她經常會遇到患者問她為什麼不建議即刻種植,每一次李倩都會認真解釋一番。她說:“這樣的廣告宣傳只告訴患者最吸引人的部分,如何界定是監管難點。”

在一則小廣告上,記者看到,一家北京市偏遠地區的小診所,竟然聘請了外籍口腔技工在從事口腔種植工作。對此,譚包生表示,口腔技工主要是負責做牙冠等材料的,不可對患者進行手術,與種植醫師的工作完全不同,這種情況不能保證操作安全,對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應該嚴格管理,確保外籍人士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另外,國內正規醫療機構的診療水準是有保障的,不必盲目推崇外籍專家。

分拆報價:

高消費一時難改變

工作在北京的劉女士對記者說,由於根管治療失敗,她曾多次就診,醫生意見一致,這顆牙齒已不具備保留價值,種植牙是較好的選擇,完成這顆種植牙的費用在1萬元~1.5萬元。因此,當她看到“店慶大酬賓,種植牙3880元”的廣告時非常激動。不過,等她進店諮詢後才發現,3880元僅是單個植體的價格,另外還需要牙冠3880元、基台1880元、拍片200元……加在一起並沒有便宜多少。

事實上,這類分拆報價的情況並不鮮見,主要是靠“低價”吸引人進店。類似的行銷策略還有“種植牙3000元起”。對此,譚包生說:“這種策略跟以前某些房地產廣告如出一轍,標注每平方米5000元起,最低價位的房子確實有,要麼很少,要麼不好,很少有人能真正去選擇。當然也不排除越來越多的資本進駐口腔行業,不少新開的醫院有可能在品牌推廣期賠本聚人氣。”

“口腔種植是複雜的技術,對醫師資源要求高,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對於能否開展口腔種植技術,國家衛生計生委對醫療單位和醫師有明確要求。如果單靠壓低醫生成本,品質很難保證。”據譚包生介紹,1顆種植牙的全套費用一般分為3部分:牙冠、種植體、醫生費用。“口腔種植得到醫生的普遍歡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相比其他治療專案,口腔種植的醫生費用較好地體現了醫生的技術和勞動價值。”

對於種植牙領域打響的價格戰,於久越認為,隨著大量資本湧入,口腔種植領域尤其需要嚴格監管。不是越便宜越好,有些低價材料會影響精密度和種植效果,因此還是建議選擇大品牌,提高種植成功率。

當然,不少種過牙的患者坦言,使用的感覺是很好,但是價格確實高。上海市的王先生在當地公立醫院就診,需要做4顆種植牙。由於是自費項目,王先生選擇了離家較近的私立診所,4顆牙一共花了8萬元。譚包生告訴記者,對於種植牙,“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本應該是最主要的使用人群,但在我接診的患者中,還是以年輕人居多。主要是價格高,老年人往往捨不得”。

對此,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口腔種植中心主任林野教授撰文指出,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均有較高的成本,從業的專業醫師也需較高的培訓成本,這就造就了口腔種植治療的高成本,口腔種植也因此成為全世界範圍內價格最昂貴的口腔治療方法之一。口腔種植修復是一項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而推進的臨床學科,在社會和經濟發展尚未達到一定水準時,不可操之過急或盲目強推這一專業或該專業的一些新技術。

“口腔種植是20世紀口腔醫學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重大進展。它的優勢是常規修復缺失牙技術所無法替代的。但是它也是公認的一個高消費口腔醫療服務專案。規範開展口腔種植,保證為患者提供高水準高品質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能滿足更多缺失牙患者的需求,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王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