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有些糖尿病是“壓”出來的

王先生今年48歲, 最近遭受了不小的打擊。 年過七旬的老父親一病不起, 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而自己由於工作太忙碌, 都沒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上高三的兒子也不爭氣, 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 上重點大學基本無望。 “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這時, 王先生發現自己又得了2型糖尿病。 他想不明白, 為什麼壞事兒都撞一塊兒了呢?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蔣鐵建說, 王先生得糖尿病與他所受的情感衝擊和忙碌的生活狀態有極大關係。 老父親去世這一變故, 加上孩子考試失利, 對於他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是很大刺激。

國外也曾有健康中年人經歷巨大情感衝擊突然得2型糖尿病的報導。

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更與心理社會因素密不可分。 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 情緒大起大落, 可以通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分泌。 當人體處於緊張、焦慮、抑鬱等應激狀態時, 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會分泌增多, 胰島素分泌則受到抑制, 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因此, 遭受重大生活打擊引起的長時間焦慮和抑鬱狀態就可能成為誘發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扳機。

另外, 研究顯示, 糖友病面對突發生活事件時, 如果傾向於逃避應對, 可能進一步加重自己的心理失衡和內分泌功能失調,

從而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蔣鐵建說, 不是所有人都會在精神打擊後立即患上糖尿病。 年齡大於45歲、肥胖或超重、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病家族史、缺乏體力活動、餐後血糖升高的人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 他們在面對生活突發事件時和巨大壓力下, 要積極面對, 應該多與身邊可信任的親人和朋友溝通, 儘快恢復或轉移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