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火麻仁的功效 潤腸通便潤燥殺蟲

導語:火麻仁為桑科植物大麻的乾燥成熟種子, 別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線麻子。 火麻仁味甘, 性平, 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潤腸通便、潤燥殺蟲, 臨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

火麻仁的功效和作用:

潤燥滑腸通便。 用於血虛津虧, 腸燥便秘。

1、緩瀉作用:本品能刺激腸黏膜,使分泌增加, 蠕動加快,減少大腸吸收水分, 有瀉下作用.因其含脂肪油較多,故為潤滑性瀉藥.

2、降血壓作用:火麻仁酊劑去酒精做成乳劑, 注入麻醉貓十二指腸 2g/kg (生藥量),半小時後血壓開始緩慢下降, 2 小時後約降至原來水準的一半左右,然心率和呼吸未見顯著變化.正常大鼠灌服, 血壓也有顯著下降.高血壓病人試驗服用火麻仁乳劑4周,血壓由18.62/13.3 kPa (140/100 mmHg)降至120/80 mmHg (15.9/10.6 kPa), 繼續給予維持量5~6周,血壓穩定於15.295/10.64 kPa(115/80 mmHg), 且無不良反應。

火麻仁的治病配方:

治傷寒趺陽脈浮而澀, 浮則胃氣強, 澀則小便數, 浮澀相搏, 大便則硬, 其脾為約:麻於仁二升,

芍藥半斤, 枳實半斤(炙), 大黃一斤(去皮), 厚樸一尺(炙, 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 炙、熬, 別作脂)。 上六味, 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飲服十丸, 日三服, 漸加, 以知為度。 (《傷寒淪》麻子仁丸)

治大便不通:研麻子, 以米雜為粥食之。 (《肘後方》)

治虛勞, 下焦虛熱, 骨節煩疼, 肌肉急, 小便不利, 大便數少, 吸吸口燥少氣:大麻仁五合, 研, 水二升, 煮去半分, 服。 (《外台》)

治產後郁冒多汗, 便秘:紫蘇子、大麻仁各半合, 淨洗, 研極細, 用水再研, 取汁一盞, 分二次煮粥喂之。 此粥不惟產後可服, 大抵老人、諸虛人風秘, 皆得力。 (《本事方》麻子蘇子粥)

治大渴, 日食數鬥, 小便赤澀者:麻子一升, 水三升, 煮三、四沸, 取汁飲之。 (《肘後方》)

治五淋, 小便赤少, 莖中疼痛:冬麻子一升, 杵研, 濾取汁二升,

和米三合, 煮粥, 著蔥、椒及熟煮, 空心服之。 (《食醫心鏡》)

治腳氣腫渴:大麻子熬令香, 和水研, 取一大升, 別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 取一升汁, 即納麻汁, 更煎三、五拂, 渴即飲之, 冷熱任取, 饑時啖豆亦佳。 (《外台》)

治風水腹大, 臍腰重痛, 不可轉動:冬麻子半升, 碎, 水研濾取汁, 米二合, 以麻子汁煮作稀粥, 著蔥、椒、薑、豉, 空心食之。 (《食醫心鏡》)

治骨髓風毒疼痛, 不可運動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 漉出曝幹, 炒, 待香熱, 即入木臼搗極細如白粉, 平分為十帖。 每用一帖, 取無灰酒一大瓷湯碗研麻粉, 旋濾取白酒, 直令麻粉盡, 餘殼即去之, 都合酒一處, 煎取一半, 待冷熱得所, 空腹頓服, 日服一帖。 (《篋中方》大麻仁酒)

治白痢:麻子汁, 煮取綠豆, 空腹飽服。 (孟詵《必效方》)

治小兒赤白痢, 體弱不堪, 困重者:麻子一合, 炒令香熟, 末服5克, 蜜、漿水和服。 (《子母秘錄》)

治婦人月水不利, 或至兩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 麻仁二升, 合搗, 酒一鬥, 漬一宿, 服一升, 日三夜一。 (《肘後方》)

治產後血不去:麻子五升, 搗, 以酒一鬥漬一宿, 明旦去滓, 溫服一升, 先食服, 不瘥, 夜服一升。 忌房事一月, 將養如初產法。 (《千金方》麻子酒)

治妊娠損動後腹痛:冬麻子一升, 杵碎熬, 以水二鬥, 煮取汁, 熱沸, 分為三、四服。 (《食醫心鏡》)

治寸白由:吳茱萸細根一把(熟搗), 大麻子三升(熬, 搗末)。 上二味, 以水三升和搦取汁, 旦頓服之, 至巳時, 與好食令飽, 須臾蟲出, 不瘥, 明且更合服之, 不瘥, 三日服。 (《千金方》)

治嘔逆:麻仁三合, 熬, 搗, 以水研取汁, 著少鹽吃。

(《近效方》)

治小兒頭面瘡疥:麻子五升末之, 以水和絞取汁, 與蜜和敷之。 (《千金方》)

治小兒疳瘡:搗麻子敷之, 日六、七度。 (《子母秘錄》)

治金瘡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 大蔥白二十枚。 各搗令熟, 著九升水, 煮取一升半, 頓服之。 若血出不盡, 腹中有膿血, 更合服, 當吐膿血耳。 (二物湯)

治瘭疽著手足肩背, 忽發累累如赤豆, 剝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 摩上良。

治赤流腫丹毒:搗大麻子水和敷之。 (《千金方》)

治湯火傷:火麻仁、黃柏、黃梔子, 共研末, 調豬脂塗。 (《四川中藥志》)

治聘耳, 膿水不止:麻子一合, 花臙脂一分。 都研為末, 滿耳塞藥, 以綿輕擁。 (《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