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如何讓學習事半功倍

考考考, 老師的法寶!分分分, 學生的命根!你還在為你的考試發愁嗎?你還在為你的分痛苦嗎?要想在考場上如魚得水, 拿到高分就得平時學習好, 而學習好是要講求方法的。 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就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 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 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使學生終身受益。 以下介紹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供同學們參考:

1.主動學習的習慣

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 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 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 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於學習,

並能堅持始終。

2.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 根據學習內容, 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 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 這樣做, 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 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 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 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3.各學科全面發展, 不偏科的習慣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全面的複合型人才, 所以要求中學生要全面發展, 不能偏科。 這就要求中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

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 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 可以適當降低標準,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確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 然後要求自己去完成。 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

4.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 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 認真研讀, 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 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 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 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5.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時, 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資訊, 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資訊, 用眼神與學生交流。 因此, 中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 跟著老師想,

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 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 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 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 精力集中;抓住重點, 弄清關鍵;主動參與, 思考分析;大膽發言, 展示思維。

6.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 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 加深理解, 增強記憶, 提高心理素質, 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 回答問題要主動, 起立迅速, 聲音宏亮, 表述清楚。

7.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 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 加深理解, 增強記憶, 提高心裡素質, 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 回答問題要主動, 起立迅速, 聲音宏亮,

表述清楚。

8.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 “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繫、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等認真思考, 形成體系。 “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 這樣才能提高自己。 而且, 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 注意發現問題, 研究問題, 有所創造, 敢於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 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 敢於挑戰權威, 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 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9.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 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 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 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

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 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 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 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 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 課下再去整理, 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大家學會了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的很重要么。 要是你還在為你的成績頭疼、為考試發愁那就趕緊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