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包子饅頭的來歷

文章導讀

包子饅頭是很多人最愛, 這樣的食物味道獨特, 而且在提供人體能量上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 不過對這些食物在選擇的時候, 也是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 尤其是對減肥的時候, 都是要適量吃的, 包子饅頭的熱量比較多, 如果在晚上吃的太多, 會很容易發胖的, 那包子饅頭的來歷是什麼呢?

很多人對包子饅頭的來歷並不是很瞭解, 因此在購買包子饅頭的時候, 還是在製作包子饅頭的時候, 都是可以先對它的來歷進行很好認識, 使得知道它是怎麼出現的。

包子饅頭的來歷:

日常生活中, 人們食用的“饅頭”, 是屬於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 形圓而隆起。 本來這種食品最初是有餡的, 發展到後來, 我國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 有餡的為包子。 若問為什麼?說起來, 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了將生活中人們比較普遍喜歡食用的“饅頭”和“包子”的來歷說個明白,

開始需要從諸葛亮先說起。

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字孔明。 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 東漢末, 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 留心世事, 幫被稱作為“臥龍”。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 劉備三顧草廬, 他向劉備提出佔據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 謀取西南各族統治者的支持, 聯合孫權, 對抗曹操, 統一全國的建議, 即當時世稱的所謂“隆中對”。 後劉備根據諸葛亮的建議和策略, 聯孫攻曹取得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勝利, 並佔領了荊益二州, 建立了蜀漢政權。

據相傳, 就在孔明諸葛亮輔佐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 諸葛亮率軍進軍西南, 去征討孟獲, 在橫渡瀘水(一名瀘江水),

即在今雅礱江下游和金沙江會合雅礱江以後一段時, 其時間正值農曆五月間, 即諸葛亮《出師表》“五朋渡瀘, 深入不毛”。 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說, 農曆五月間, 夏季炎熱了, 瀘水與別地方的水不同, “瘴氣太濃”, 不僅如此, 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質, 士兵們食用了瀘水, 萬萬沒有料到出現致死, 以及患病者亦比較多。 在這種情況下, 諸葛亮經過苦思苦想, 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 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 剁成肉泥, 和入面裡, 做成人頭形狀蒸熟了, 讓士兵們食用, 結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們的死亡和患病者。 這樣一來, 瀘水周圍百姓們, 就傳開了, 說諸葛亮下令做的人頭形的“饅頭”可避瘟邪, 並且由此開始, 生活中, 人們就漸漸做起“饅頭”食用了。

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展, 密切結合生活飲食上的需要, 逐漸演變成由“饅頭”裡邊裝上肉餡的食物, 名曰為“包子”了。 因為是用面和肉餡包成的, 故被人們恰到好處, 給名曰為“包子”了。

然而, 更為有趣的是:在《愛竹淡淡藪》一書中載:“宋趄有個叫孫琳的大夫, 為宋甯宗治淋病, 就是用饅頭包大蒜, 淡豆豉, 每日服三次, 三日便病除, 被人們視為神醫。 ”宋代著名的大詩人陸游不僅寫了《籠餅》詩稱讚, 對其詩還自作注釋;其《籠餅》詩雲:“昏昏霧雨暗衡茅, 兒女隨宜治酒肴。 便覺此身如在蜀, 一盤籠餅是豌巢。 ”陸遊的注釋為:“蜀中雜彘(即豬)肉作巢(即餡)的饅頭, 佳甚。 唐人止謂饅頭為籠餅。 ”由此可見, 當時四川用豬肉合面做的饅頭, 就已經很有名了。

通過以上介紹, 對包子饅頭的來歷也是有著很好的瞭解, 因此對它選擇的時候, 也都是可以放心進行, 不過要注意的是, 在對包子饅頭吃的時候, 都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 包子餡的種類多, 饅頭在製作方法上也是有著很好方式。